纯铜及纯镍动态再结晶过程的二维元胞自动机模拟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材料科学中的计算模拟 | 第8页 |
| ·介观尺度上的计算模拟方法 | 第8-9页 |
| ·元胞自动机的产生与发展 | 第9-10页 |
| ·CA法在材料学中的应用 | 第10-13页 |
| ·CA法在静态再结晶中的应用 | 第10-12页 |
| ·CA法在动态再结晶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2 热变形过程基本原理 | 第15-24页 |
| ·基本概念 | 第15页 |
| ·动态回复 | 第15-16页 |
| ·动态再结晶 | 第16页 |
| ·再结晶晶粒长大 | 第16-17页 |
| ·动态再结晶理论 | 第17-22页 |
| ·唯象理论 | 第17-20页 |
| ·改进唯象理论 | 第20-21页 |
| ·位错理论 | 第21-22页 |
| ·实际生产中的热变形 | 第22-24页 |
| 3 元胞自动机方法 | 第24-28页 |
| ·元胞自动机的基本思想 | 第24页 |
| ·元胞自动机的构造 | 第24-26页 |
| ·元胞空间的划分 | 第24-25页 |
| ·元胞状态的数目 | 第25页 |
| ·邻域的定义 | 第25-26页 |
| ·边界条件 | 第26页 |
| ·元胞状态的转变规则 | 第26页 |
| ·元胞自动机的基本特征 | 第26-28页 |
| 4 动态再结晶计算模型的构造 | 第28-36页 |
| ·模型假设 | 第28页 |
| ·数学模型 | 第28-32页 |
| ·位错密度增长模型 | 第28-30页 |
| ·形核模型 | 第30-31页 |
| ·再结晶晶粒长大模型 | 第31-32页 |
| ·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 | 第32-36页 |
| ·CA模型概述 | 第32页 |
| ·初始组织的CA模型 | 第32-33页 |
| ·动态再结晶的CA模型 | 第33-36页 |
| 5 纯铜动态再结晶过程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6-45页 |
| ·初始组织模型的模拟结果 | 第36-37页 |
| ·动态再结晶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7-45页 |
| ·微观结构的演化过程 | 第37-38页 |
| ·热变形条件对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 第38-42页 |
| ·初始晶粒组织对动态再结晶过程的影响 | 第42-45页 |
| 6 纯镍动态再结晶过程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 ·初始组织模型的模拟结果 | 第45页 |
| ·动态再结晶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 ·微观结构的演化过程 | 第45-46页 |
| ·应变率对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 第46-50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0页 |
| ·展望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