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大学研究性教学内涵的研究 | 第12-13页 |
·大学研究性教学原因的研究 | 第13-14页 |
·大学研究性教学特征的研究 | 第14页 |
·大学研究性教学目标的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2章 大学研究性教学的概说 | 第17-26页 |
·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 第17-20页 |
·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特征 | 第20-22页 |
·教学目标的超越性 | 第20页 |
·教学内容的生成性 | 第20-21页 |
·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 第21页 |
·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 第21页 |
·教学时空的广延性 | 第21-22页 |
·师生关系的共进性 | 第22页 |
·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目标追求 | 第22-26页 |
·关注生命 | 第22-23页 |
·倡导对话 | 第23-24页 |
·弘扬主体性 | 第24-26页 |
第3章 研究性教学思想回溯 | 第26-34页 |
·古代研究性教学思想的萌芽 | 第26-27页 |
·近代研究性教学思想的形成 | 第27-29页 |
·现代研究性教学思想的发展 | 第29-31页 |
·当代研究性教学思想的丰富 | 第31-34页 |
第4章 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34-39页 |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第34-35页 |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 第35-36页 |
·后现代教育理论 | 第36-37页 |
·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理论 | 第37-39页 |
第5章 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39-44页 |
·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 第39-40页 |
·培养具有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必然要求 | 第39页 |
·促进大学教学和科研结合、实现教学相长的重要途径 | 第39-40页 |
·解决当前大学教学问题的主要手段 | 第40页 |
·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可行性 | 第40-44页 |
·大学教学具备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 第41页 |
·大学教师具备研究性教学所需的素质 | 第41-42页 |
·大学生具备研究性教学所需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需要 | 第42页 |
·国外大学教学积累了可借鉴的研究性教学经验 | 第42-44页 |
第6章 大学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与条件保障 | 第44-56页 |
·实施大学研究性教学的过程 | 第44-48页 |
·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开始 | 第44-46页 |
·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展开 | 第46-47页 |
·大学研究性教学的评价 | 第47-48页 |
·实施大学研究性教学的条件 | 第48-56页 |
·教师保障 | 第48-50页 |
·学生保障 | 第50-52页 |
·教学资源保障 | 第52-53页 |
·教学管理保障 | 第53-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