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论文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行政制度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4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5-16页
     ·研究的背景第15页
     ·研究的意义第15-16页
   ·文献综述第16-18页
     ·主要研究视角及其理论贡献第16-18页
     ·现有研究的局限和进一步研究的空间第18页
   ·研究涉及的主要概念第18-21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分析框架第21-24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1-22页
     ·本文的分析框架第22-24页
第2章 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民主政权第24-33页
   ·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发展第24-27页
     ·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第24-25页
     ·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发展第25-26页
     ·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成熟第26-27页
   ·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和特点第27-30页
     ·陕甘宁边区政权的性质第27-28页
     ·陕甘宁边区政权的特点第28-30页
   ·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地位和作用第30-33页
     ·后方基地和实践区第30页
     ·战略总后方第30-31页
     ·模范的抗日民主政权第31页
     ·新民主主义中国的雏型第31-33页
第3章 陕甘宁边区的行政区划第33-42页
   ·陕甘宁边区的行政区划沿革第33-38页
     ·陕甘宁边区建立之前的行政区划情况第33-34页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行政区划情况第34-38页
   ·陕甘宁边区的行政区划层级结构第38-39页
     ·正式行政区划层级第38-39页
     ·准行政区划层级第39页
   ·陕甘宁边区的行政区划特点第39-42页
     ·分级管理制度第39-40页
     ·类型丰富多样第40-41页
     ·改革以精简和便民为原则第41-42页
第4章 陕甘宁边区的行政组织与职能第42-51页
   ·边区级行政组织结构体系及其职能第42-46页
     ·边区级行政组织结构及其职能第42-43页
     ·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结构及其职能第43-44页
     ·边区级行政组织和职能改革第44-46页
   ·县级行政组织结构体系及其职能第46-48页
     ·县级行政组织结构及其职能第46-47页
     ·区公署组织结构及其职能第47-48页
     ·县级行政组织和职能改革第48页
   ·乡(市)级行政组织结构体系及其职能第48-51页
     ·乡(市)级行政组织结构及其职能第48-49页
     ·乡(市)级行政组织和职能改革第49-51页
第5章 陕甘宁边区的行政运行机制第51-60页
   ·陕甘宁边区政府间关系第51-55页
     ·国民中央政府与边区政府关系第51-53页
     ·边区政府与其他地区政府关系第53-54页
     ·边区内政府间关系第54-55页
   ·陕甘宁边区的公共政策过程第55-60页
     ·陕甘宁边区公共政策过程实例:“精兵简政”政策第55-57页
     ·陕甘宁边区的公共政策过程分析第57-58页
     ·陕甘宁边区公共政策过程的特点第58-60页
第6章 陕甘宁边区行政制度评析与经验启示第60-72页
   ·陕甘宁边区行政制度评析第60-64页
     ·陕甘宁边区行政制度的制度化水平评估第60-61页
     ·陕甘宁边区行政制度绩效的评估第61-64页
   ·陕甘宁边区行政制度的经验及启示第64-72页
     ·行政制度的创设和改革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64-65页
     ·改革与创新是行政制度应有的属性和品质第65-66页
     ·行政制度创设和改革必须坚持公共性原则第66-67页
     ·行政制度的创设与改革必须关注内源性问题第67-68页
     ·行政制度合法性是行政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第68-70页
     ·适时地进行改革和重塑“内输入”型行政决策机制第70-72页
结语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境技术评价的理论及模型研究
下一篇:民众戏剧社时期的《戏剧》杂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