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μC/OS-Ⅱ网络模块的扩展及任务调度算法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 第10-11页 |
·嵌入式系统及其特征 | 第11-12页 |
·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μC/OS-Ⅱ嵌入式操作系统系统 | 第12页 |
·VxWorks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 第12页 |
·WinCE操作系统 | 第12-13页 |
·Linux操作系统 | 第13页 |
·嵌入式系统与ARM技术 | 第13-1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第2章 基于μC/OS-Ⅱ内核的分析 | 第15-29页 |
·μC/OS-Ⅱ简介 | 第15-16页 |
·μC/OS-Ⅱ中的任务 | 第16-21页 |
·应用程序中的临界段 | 第16页 |
·μC/OS-Ⅱ的任务的构成 | 第16-17页 |
·任务的状态 | 第17-18页 |
·任务控制块和任务控制块链表 | 第18-19页 |
·任务就绪表 | 第19-21页 |
·μC/OS-Ⅱ中断和时钟 | 第21-23页 |
·μC/OS-Ⅱ中的时钟 | 第21页 |
·μC/OS-Ⅱ中断处理 | 第21-23页 |
·任务的同步与通信 | 第23-26页 |
·事件控制块(ECB) | 第23页 |
·事件控制块的操作 | 第23-24页 |
·信号量 | 第24-25页 |
·邮箱 | 第25页 |
·消息队列 | 第25-26页 |
·μC/OS-Ⅱ的启动 | 第26-27页 |
·μC/OS-Ⅱ的API介绍 | 第27-29页 |
第3章 基于ARM平台的μC/OS-Ⅱ移植与应用 | 第29-41页 |
·硬件平台 | 第29-30页 |
·ARM集成开发环境介绍 | 第30-31页 |
·μC/OS-Ⅱ操作系统的移植 | 第31-36页 |
·移植条件 | 第31页 |
·移植工作的内容 | 第31页 |
·对OS_CPU.H的修改 | 第31-32页 |
·关于OS_CPU_A.ASM | 第32-35页 |
·关于OS_CPU_C.C | 第35-36页 |
·系统移植应用测试 | 第36-41页 |
·μC/OS-Ⅱ系统应用测试 | 第36-38页 |
·任务间通讯与中断处理应用测试 | 第38-41页 |
第4章 基于μC/OS-Ⅱ内核网络模块的扩展 | 第41-61页 |
·TCP/IP协议栈结构 | 第41-43页 |
·基于μC/OS-Ⅱ的网络平台构建 | 第43-44页 |
·几种开源TCP/IP协议栈简介 | 第43页 |
·TCP/IP协议栈的选择 | 第43-44页 |
·LwIP协议栈 | 第44-45页 |
·LwIP协议栈简介 | 第44页 |
·LwIP的进程特点 | 第44页 |
·3 LwIP的数据流程 | 第44-45页 |
·LwIP网络接口 | 第45页 |
·基于μC/OS-Ⅱ平台的LwIP协议栈的实现 | 第45-46页 |
·LwIP在μC/OS-Ⅱ平台下的实现思路 | 第45-46页 |
·操作系统模拟层实现的内容 | 第46页 |
·操作系统模拟层的实现 | 第46-51页 |
·信号量操作函数的实现 | 第46-47页 |
·消息邮箱操作函数的实现 | 第47-49页 |
·sys_thread_new()函数的实现 | 第49-51页 |
·sys_arch_timeout()函数的实现 | 第51页 |
·基于LwIP到ARM系统的移植 | 第51-53页 |
·网络设备 | 第53-54页 |
·Realtek 8019AS芯片介绍 | 第53页 |
·Realtek 8019AS内部结构 | 第53-54页 |
·移植测试 | 第54-57页 |
·ARP协议测试 | 第54-55页 |
·ICMP应用测试 | 第55-57页 |
·基于μC/OS-Ⅱ&LwIP的应用 | 第57-61页 |
·嵌入式Web服务器及其基本思想 | 第58页 |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平台的构建 | 第58-59页 |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实现 | 第59-61页 |
第5章 基于μC/OS-Ⅱ任务调度算法的研究 | 第61-74页 |
·μC/OS-Ⅱ中任务调度的实现方法 | 第61-63页 |
·μC/OS-Ⅱ任务调度存在的问题 | 第63-64页 |
·时间片轮转调度法 | 第64-65页 |
·任务空间的划分 | 第65页 |
·改进的任务调度算法设计 | 第65-73页 |
·TCB中需要扩展的变量 | 第66页 |
·对任务调度器的改进 | 第66-71页 |
·对OSTimeTick()的改进 | 第71-73页 |
·改进后任务调度算法的特点和优点 | 第73-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本文完成的研究工作 | 第74页 |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