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课题思路与实验设计 | 第9-11页 |
·课题思路 | 第9-10页 |
·实验设计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1-43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11-12页 |
·仪器 | 第11页 |
·试药 | 第11-12页 |
·苦碟子有效部位筛选、有效部位成分分离及结构鉴定 | 第12-18页 |
·有效部位筛选试验 | 第12-13页 |
·苦碟子活性部位主要成分的分离鉴定 | 第13-18页 |
·苦碟子冻干粉针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18-26页 |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18-19页 |
·制剂工艺研究 | 第19-20页 |
·工艺研究 | 第20-24页 |
·制备工艺 | 第24-26页 |
·注射用苦碟子质量标准研究 | 第26-43页 |
·性状 | 第26页 |
·薄层鉴别 | 第26-27页 |
·检查 | 第27-29页 |
·含量测定 | 第29-34页 |
·指纹图谱 | 第34-4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3-45页 |
·有效部位确定 | 第43页 |
·有效部位中主要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 第43页 |
·注射用有效部位成型工艺研究 | 第43-44页 |
·注射用有效部位质量标准研究 | 第44-45页 |
·指纹图谱 | 第44页 |
·含量测定 | 第44页 |
·检查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综述 | 第45-51页 |
·苦碟子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 | 第45-47页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45-46页 |
·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 第46页 |
·三萜类化合物 | 第46页 |
·其它化合物 | 第46-47页 |
·苦碟子的主要药理学研究 | 第47-50页 |
·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 | 第47-48页 |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 第48-49页 |
·镇痛、镇静作用 | 第49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49页 |
·其他作用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78页 |
附录1 化合物IS-1-~(13)C核磁共振谱 | 第56-57页 |
附录2 化合物 IS-1-氢谱 | 第57-58页 |
附录3 化合物IS-2-~(13)C核磁共振谱 | 第58-59页 |
附录4 化合物 IS-2-氢谱 | 第59-60页 |
附录5 化合物 IS-2-质谱 | 第60-61页 |
附录6 化合物IS-3-~(13)C核磁共振谱 | 第61-62页 |
附录7 化合物 IS-3-氢谱 | 第62-63页 |
附录8 化合物 IS-3-质谱 | 第63-64页 |
附录9 化合物IS-4-~(13)C核磁共振谱 | 第64-65页 |
附录10 化合物IS-4-氢谱 | 第65-66页 |
附录11 化合物IS-4-质谱 | 第66-67页 |
附录12 化合物IS-5-氢谱 | 第67-68页 |
附录13 化合物IS-5-质谱 | 第68-69页 |
附录14 化合物 IS-6-~(13)C核磁共振谱 | 第69-70页 |
附录15 化合物IS-6-氢谱 | 第70-71页 |
附录16 化合物IS-6-质谱 | 第71-72页 |
附录17 含量测定-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照品图谱 | 第72-73页 |
附录18 含量测定-注射用苦碟子样品图谱 | 第73-74页 |
附录19 总黄酮含量测定-芦丁对照品图谱 | 第74-75页 |
附录20 总黄酮含量测定-注射用苦碟子样品图谱 | 第75-76页 |
附录21 参照物(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对照品)指纹图谱 | 第76-77页 |
附录22 注射用苦碟子样品指纹图谱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