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5页 |
第一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 | 第15-27页 |
·中小企业 | 第15-18页 |
·界定方法 | 第15-16页 |
·典型界定 | 第16-17页 |
·我国的界定 | 第17-18页 |
·成长型中小企业 | 第18-21页 |
·概念由来 | 第18-20页 |
·概念内涵 | 第20页 |
·成长机制 | 第20-21页 |
·科技型中小企业 | 第21-26页 |
·国内界定 | 第21-22页 |
·基本特点 | 第22-23页 |
·界定缺失 | 第23-25页 |
·本文界定 | 第25-26页 |
·主要结论 | 第26-27页 |
第二章 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 | 第27-41页 |
·技术创新 | 第27-32页 |
·国外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界定的主要代表性观点 | 第27-29页 |
·技术创新概念界定上的主要争论 | 第29页 |
·技术创新概念界定的主要结论 | 第29-30页 |
·技术创新的主要特征 | 第30-32页 |
·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 | 第32-35页 |
·大企业技术创新优势 | 第32-33页 |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优势 | 第33-35页 |
·实证分析 | 第35-38页 |
·企业规模与行业创新 | 第35-36页 |
·企业规模与创新重要度 | 第36-37页 |
·企业规模与创新效率 | 第37页 |
·企业规模与市场环境 | 第37-38页 |
·相关结论 | 第38页 |
·主要结论 | 第38-41页 |
第三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理论与融资需求特征 | 第41-51页 |
·企业生命周期模型 | 第41-44页 |
·麦迪思的企业生命周期模型——古典模型 | 第41-43页 |
·陈佳贵、黄速建的模型一成长模型 | 第43页 |
·谢科范、罗险峰的修正模型 | 第43-44页 |
·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 | 第44-45页 |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征与融资组合方式 | 第45-48页 |
·种子期 | 第45-46页 |
·初创期 | 第46-47页 |
·成长期 | 第47页 |
·成熟期 | 第47-48页 |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死亡陷阱 | 第48-49页 |
·主要结论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政府政策向创新前端前移的国际经验 | 第51-63页 |
·基于经济社会发展视角的中小企业 | 第51-53页 |
·中小企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 | 第52页 |
·中小企业是最活跃的经济细胞 | 第52-53页 |
·中小企业是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 | 第53页 |
·政府政策向创新前端前移的主要基点 | 第53-58页 |
·基于市场失灵 | 第54-55页 |
·基于限制垄断 | 第55-56页 |
·基于环境变化 | 第56-58页 |
·政府政策向创新前端直接资助的国际经验 | 第58-60页 |
·设立专项资金 | 第58-59页 |
·成立专门基金 | 第59-60页 |
·通过国有经济部门的资金渠道 | 第60页 |
·主要结论 | 第60-63页 |
第五章 基于创新前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与政府政策支持的实证研究 | 第63-73页 |
·相关情况 | 第63-65页 |
·城市选择背景 | 第63-64页 |
·问卷设计 | 第64页 |
·具体操作 | 第64-65页 |
·所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 | 第65-66页 |
·行业特征 | 第65页 |
·企业规模 | 第65页 |
·成立年限 | 第65页 |
·创新能力 | 第65-66页 |
·资金需求与政策支持特征 | 第66-70页 |
·资金问题是制约发展的首要因素 | 第66页 |
·内源性融资是主要来源 | 第66-67页 |
·民间借贷占据重要地位 | 第67-68页 |
·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 第68页 |
·信用担保机构作用有限 | 第68页 |
·创业投资作用有限 | 第68-69页 |
·政府资金扶持有限 | 第69页 |
·政策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 第69-70页 |
·主要结论 | 第70-73页 |
第六章 政府政策向创新前端前移的主要框架 | 第73-80页 |
·政府加大投入 | 第73-74页 |
·专项资金 | 第73-74页 |
·设立专门基金 | 第74页 |
·规范民间融资 | 第74-75页 |
·完善融资体系 | 第75-77页 |
·完善信用担保制度及相关配套体系 | 第75-76页 |
·推动金融机构的互动 | 第76-77页 |
·筹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银行 | 第77页 |
·完善创业风险投资 | 第77-79页 |
·拓宽资金来源与扩大机构数量 | 第78页 |
·完善运行机制与加大支持力度 | 第78-79页 |
·探索风险投资亏损补偿机制 | 第79页 |
·主要结论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附录 | 第87-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与的课题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