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社会转型期人民调解制度的变迁与路径探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社会转型期人民调解制度的变迁第9-28页
 第一节 人民调解制度的主要内涵第9-19页
  一、人民调解制度的概念诠释第9-11页
  二、人民调解制度的基本属性第11-14页
  三、人民调解制度的价值功能第14-19页
 第二节 人民调解制度在社会转型期的变化第19-22页
  一、人民调解的政治功能减弱第19-20页
  二、人民调解的解纷作用弱化第20-21页
  三、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行政化色彩浓厚第21-22页
 第三节 社会转型期人民调解制度变迁的原因第22-28页
  一、社会结构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变迁第23-24页
  二、主流意识从“无讼”观念到法治理念的变迁第24-25页
  三、利益诉求从简单向复杂的变迁第25-26页
  四、法律救济途径从单一向多元的变迁第26-28页
第二章 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对ADR 模式的借鉴第28-46页
 第一节 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调解制度的反思第28-34页
  一、传统社会民间调解的继承改造第28-32页
  二、走群众路线的“马锡五审判方式”第32-34页
 第二节 现行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对人民调解制度的启迪第34-41页
  一、法院调解对人民调解的启发第34-36页
  二、行政调解对人民调解的启发第36-38页
  三、私力救济对人民调解的启发第38-41页
 第三节 ADR 模式对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启示第41-46页
  一、运用经济杠杆促成调解的达成第41-42页
  二、发挥民间规则与公序良俗在调解中的作用第42-43页
  三、扩大人民调解的受案范围第43-44页
  四、鼓励律师与退休法官参与人民调解第44-46页
第三章 人民调解制度的现代建构第46-66页
 第一节 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的必要性第46-53页
  一、人民调解制度的局限性第46-50页
  二、发展人民调解制度的现实意义第50-53页
 第二节 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的具体设计第53-58页
  一、设置人民调解前置程序第53-54页
  二、加强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第54-55页
  三、改进人民调解员的选任制度第55-56页
  四、衔接人民调解与诉讼机制第56-57页
  五、加大对人民调解的财政保障第57-58页
 第三节 人民调解制度在城市与农村的发展构想第58-66页
  一、城市与农村对法治的需求不同第58-60页
  二、城市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路径第60-63页
  三、农村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设想第63-66页
结语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抗制的历史演进及成因
下一篇: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以银行典型侵权行为规制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