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古隆起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层序地层与储层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14-16页 |
第2章 泸州古隆起地区嘉陵江组地质背景 | 第16-23页 |
·研究区区域构造格局及其沉积盆地性质变化 | 第16-18页 |
·泸州古隆起的形成与演化 | 第18-21页 |
·研究区早三叠世嘉陵江组沉积格局 | 第21-23页 |
第3章 泸州古隆起地区嘉陵江组岩性剖面结构 | 第23-41页 |
·泸州古隆起地区嘉陵江组地层岩性 | 第23-32页 |
·泸州古隆起地区嘉陵江组地层岩性剖面 | 第32-41页 |
·嘉一段地层岩性剖面 | 第33-34页 |
·嘉二1亚段地层岩性剖面 | 第34-35页 |
·嘉二2~嘉二3段地层岩性剖面 | 第35-37页 |
·嘉三段地层岩性剖面 | 第37-38页 |
·嘉四1亚段地层岩性剖面 | 第38-40页 |
·嘉四2—嘉五2段地层岩性剖面 | 第40-41页 |
第4章 泸州古隆起地区嘉陵江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 第41-63页 |
·有关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第41-44页 |
·泸州古隆起地区嘉陵江组三级层序及高频层序研究 | 第44-63页 |
·泸州古隆起地区三叠系二级层序特征简述 | 第44-45页 |
·泸州古隆起地区嘉陵江组三级层序特征 | 第45-52页 |
·高频层序及格架建立 | 第52-61页 |
·高频层序成因分析 | 第61-63页 |
第5章 泸州古隆起地区嘉陵江组沉积相研究 | 第63-78页 |
·沉积相划分 | 第63页 |
·沉积相(环境)类型及特征 | 第63-67页 |
·开阔台地相(环境) | 第64-65页 |
·半局限台地相(环境)与局限台地相(环境) | 第65-67页 |
·沉积相展布 | 第67-76页 |
·沉积相的纵向分布 | 第67-69页 |
·沉积相的横向展布 | 第69-76页 |
·沉积相模式及演化特征 | 第76-78页 |
第6章 泸州古隆起地区嘉陵江组储层特征研究 | 第78-109页 |
·嘉陵江组储集岩类型与岩石学特征 | 第78-79页 |
·嘉陵江组储层主要储集空间类型 | 第79-82页 |
·嘉陵江组储层主要成岩作用特征与储层形成机制 | 第82-98页 |
·嘉陵江组储层主要成岩作用特征 | 第82-94页 |
·成岩作用序列 | 第94-95页 |
·嘉陵江组储层形成机制 | 第95-98页 |
·嘉陵江组储层成因类型 | 第98-100页 |
·嘉陵江组储层特征 | 第100-109页 |
·井剖面储层解剖 | 第100页 |
·嘉陵江组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 第100-104页 |
·嘉陵江组储层物性特征 | 第104-109页 |
第7章 嘉陵江组储层与层序地层的关系 | 第109-118页 |
·溶蚀孔隙型储层与层序地层的关系 | 第109-113页 |
·膏溶孔洞型储层与层序地层的关系 | 第113-114页 |
·岩溶缝洞型储层与层序地层的关系 | 第114-118页 |
第8章 泸州古隆起地区嘉陵江组储层刻划评价 | 第118-130页 |
·泸州古隆起地区嘉陵江组储层发育展布刻划 | 第118-124页 |
·泸州古隆起地区嘉陵江组滩相储层发育展布刻划 | 第118-121页 |
·泸州古隆起地区嘉陵江组白云岩储层发育展布刻划 | 第121-123页 |
·泸州古隆起地区嘉陵江组岩溶储层发育展布刻划 | 第123-124页 |
·泸州古隆起地区嘉陵江组白云岩储层质量平面评价 | 第124-127页 |
·泸州古隆起地区嘉陵江组岩溶储层勘探目标选择 | 第127-130页 |
结论 | 第130-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5页 |
附图 | 第135-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