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引言第9-12页
第一章 社会和谐与纠纷解决第12-17页
 一、社会和谐和纠纷解决的关系第12-13页
 二、我国当前社会纠纷的现状第13-15页
  (一) 我国当前社会纠纷的种类和形式第13页
  (二) 我国当前社会纠纷的数量和冲突程度第13页
  (三) 我国当前社会纠纷的当事人和纠纷解决人员第13-14页
  (四) 民事纠纷占主导地位第14页
  (五) 我国当前社会纠纷产生的原因第14-15页
 三、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第15-17页
第二章 ADR简介第17-29页
 一、ADR的概念、模式、特点和功能第17-21页
 二、国外ADR发展的简况第21-25页
 三、各国ADR发展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下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有益启示第25-29页
  (一) ADR是和谐社会的需要第25页
  (二) ADR是法治社会的需要第25-26页
  (三) 发展ADR应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第26页
  (四) 发展ADR要适合各国国情第26-27页
  (五) 大力发展司法ADR第27页
  (六) ADR的发展与我国司法改革相互促进第27-29页
第三章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在中国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29-39页
 一、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第29-32页
  (一) 人民调解第29页
  (二) 法院调解第29-30页
  (三) 行政调解第30页
  (四) 仲裁中的调解第30-31页
  (五) 仲裁第31-32页
  (六) 庭外和解第32页
 二、我国当前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第32-35页
  (一) 社会纠纷总量过大,现有的机构及力量不足以应对社会纠纷的解决第32-34页
  (二) 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尚不完善和配套第34-35页
  (三) 纠纷解决机制的机构和程度协调度不好第35页
 三、我国当前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5-39页
  (一) 片面法治观的影响第35-36页
  (二)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立法相对滞后第36页
  (三) 现有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自身存在诸多缺陷第36-39页
第四章 我国完善ADR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第39-46页
 一、发展我国ADR的必要性分析第39-44页
  (一) 法院负担沉重使ADR的发展成为必须第39页
  (二) ADR有助于缓解现代法律制度和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之间的价值冲突第39-40页
  (三) ADR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第40-41页
  (四) ADR有助于法治社会的建立第41页
  (五) 建立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是保护公民选择权的需要第41-42页
  (六) ADR为我国目前所推行的司法改革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第42页
  (七) ADR是适应时代潮流的需要第42-43页
  (八) 建立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是解决现代性纠纷的现实需要第43-44页
 二、完善我国ADR的可行性分析第44-46页
  (一) 我国传统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第44页
  (二) ADR在中国的发展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第44-46页
第五章 完善我国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几点思考第46-56页
 一、发展和完善多元化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第46-52页
  (一) 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第46-49页
  (二) 大力发展司法ADR第49-50页
  (三) 在实践中突出仲裁的作用第50-51页
  (四) 大力发展行政调解第51-52页
 二、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具体制度建设要与我国法制环境相结合第52-53页
 三、处理好诉讼内外纠纷解决制度的关系第53-56页
  (一) 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局限性第53-54页
  (二) 诉讼内外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关系第54-55页
  (三) 实现诉讼内外纠纷解决机制良性互动第55-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简介第60-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湿度控制系统的主机监控实现及网络故障研究
下一篇:基于OMAP5910的远程控制图象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