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适用宽温度范围的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溶液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前言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课题背景第8-9页
   ·锂离子电池的概况第9-16页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第9-12页
     ·国内外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现状第12-15页
     ·电极材料的选择第15-16页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6-20页
     ·课题来源第16-17页
     ·技术指标第17-19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实验第20-32页
   ·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第20-23页
     ·常用的几种有机溶剂第21-22页
     ·电解质第22-23页
   ·实验第23-32页
     ·电解液电导率测定第23-25页
     ·单体蓄电池制备第25-27页
     ·单体蓄电池的性能测试第27-32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2-57页
   ·1mol·L~(–1) LiPF_6与不同溶剂体系组成的有机电解液的电导行为第32-37页
   ·不同浓度LiPF_6与相同溶剂组成的有机电解液体系的电导行为第37-40页
   ·不同溶剂组成的电解液对电池温度特性和循环特性的影响第40-44页
     ·不同溶剂组成的电解液对电池温度特性的影响第40-43页
     ·不同溶剂组成的电解液对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第43-44页
   ·采用最佳溶剂体系组成的电解液对电池综合性能的影响第44-57页
     ·电池重量及外形尺寸第44-45页
     ·开路电压和内阻第45页
     ·常温容量和比能量第45-46页
     ·温度放电特性第46-47页
     ·倍率特性第47-48页
     ·荷电保持能力第48-49页
     ·循环寿命第49-50页
     ·安全性第50-51页
     ·环境适应性第51-55页
     ·单体电池测试结论第55-57页
第四章 结论第57-59页
   ·本论文研究工作的主要结论第57页
   ·问题与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16位单片机MC9S12DG128B智能车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大豆低植酸突变种质的创新及其生化特性和分子遗传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