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湿地区空调新风的液体除湿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CONTENTS | 第11-14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7页 |
·引言 | 第16-17页 |
·常用的空气除湿技术 | 第17-20页 |
·冷却除湿 | 第17页 |
·固体除湿 | 第17-18页 |
·液体除湿 | 第18-20页 |
·液体除湿技术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除湿溶液物性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除湿器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液体除湿系统技术经济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本文研究方向及主要工作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热湿地区新风冷负荷特点 | 第27-33页 |
·引言 | 第27页 |
·气候特点 | 第27-29页 |
·室外空气温度 | 第27页 |
·湿度 | 第27-29页 |
·热湿地区新风冷负荷计算与评价方法 | 第29-30页 |
·新风冷负荷计算方法 | 第29-30页 |
·新风冷负荷评价指标 | 第30页 |
·热湿地区新风冷负荷特点 | 第30-31页 |
·热湿地区新风潜热冷负荷变化规律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除湿溶液表面蒸汽压的实验研究 | 第33-43页 |
·引言 | 第33页 |
·实验装置 | 第33-35页 |
·真空泵 | 第34页 |
·恒温水浴 | 第34页 |
·冷凝管 | 第34-35页 |
·气体管路 | 第35页 |
·测试系统 | 第35页 |
·实验试剂 | 第35-36页 |
·氯化锂溶液 | 第35页 |
·氯化钙溶液 | 第35-36页 |
·氯化锂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 | 第36页 |
·实验步骤 | 第3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液体除湿器性能的实验研究 | 第43-50页 |
·引言 | 第43页 |
·实验装置 | 第43-47页 |
·除湿器 | 第43-44页 |
·再生器 | 第44页 |
·溶液输送系统 | 第44页 |
·空气输送系统 | 第44-45页 |
·溶液槽 | 第45页 |
·测试系统 | 第45-47页 |
·实验内容及方法 | 第47-48页 |
·实验步骤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61页 |
·液体除湿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56页 |
·溶液流量对除湿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溶液浓度对除湿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溶液温度对除湿性能的影响 | 第52页 |
·空气进口含湿量对除湿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空气流量对除湿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空气温度对除湿性能的影响 | 第54-56页 |
·热湿气候条件下液体除湿器性能分析 | 第56-60页 |
·采用不同除湿溶液时除湿器性能分析 | 第56-58页 |
·不同气象条件下除湿器性能分析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液体除湿器热力学分析 | 第61-77页 |
·引言 | 第61页 |
·(火用)分析基本理论概述 | 第61-63页 |
·(火用) | 第61-62页 |
·(火用)分析与能分析的比较 | 第62-63页 |
·液体除湿器中涉及的(火用) | 第63-68页 |
·湿空气的(火用) | 第63-66页 |
·除湿溶液的(火用) | 第66-68页 |
·冷却水的(火用) | 第68页 |
·液体除湿器(火用)分析模型 | 第68-70页 |
·(火用)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70-76页 |
·改变溶液浓度 | 第70页 |
·改变溶液与空气流量比 | 第70-73页 |
·改变冷却水与溶液流量比 | 第73-74页 |
·优化除湿器(火用)效率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80页 |
·主要结论 | 第77-78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