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前言 | 第9-15页 |
| (一) “现代教育”和“教育危机” | 第10-13页 |
| 1. 什么是“现代教育” | 第10-11页 |
| 2. 教育危机论 | 第11-13页 |
| (二) 现代教育呼唤教育教学新理念。探究式教学走进课堂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 第13-15页 |
| 1.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第13页 |
| 2. 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 | 第13-14页 |
| 3. 原有的活动课实践的发展需要新的生长点 | 第14页 |
| 4. 每一个高中生都具有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很大潜能 | 第14页 |
| 5. 各地学校都有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可能性 | 第14-15页 |
| 一、化学实验和探究学习 | 第15-20页 |
| (一) 化学实验是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 | 第15-16页 |
| 1. 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可以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 第15页 |
| 2.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 | 第15页 |
| 3. 化学实验为探究性学习中验证假设提供了科学方法 | 第15-16页 |
| (二) 化学实验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 | 第16-20页 |
| 1. 化学实验的一般功能 | 第16-17页 |
| 2. 化学实验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 | 第17-20页 |
| 二、我国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分析 | 第20-23页 |
| (一) 在观念上,对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认识不足 | 第20页 |
| (二) 演示实验多,学生实验少,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 第20-21页 |
| (三) 强调实验技能的熟练化,重结果、轻实验过程 | 第21页 |
| (四) 化学实验内容的“学术化”,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 第21-22页 |
| (五) 化学实验教学评价手段的单一 | 第22-23页 |
| 三、探究性实验教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第23-27页 |
| (一) 实验探究思想在国外 | 第23-24页 |
| (二) 我国的探究实验教学的发展 | 第24-27页 |
| 四、探究性实验教学与理论依据 | 第27-37页 |
| (一) 探究性实验教学 | 第27-33页 |
| 1. 探究教学的涵义 | 第27-31页 |
| 2.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程序 | 第31-32页 |
| 3. 探究教学的实质 | 第32-33页 |
| (二) 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33-37页 |
| 1. 科学史基础 | 第33-34页 |
| 2. 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理论是探究性学习的哲学基础 | 第34页 |
| 3. 探究性学习的课程论基础 | 第34-35页 |
| 4. 探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 第35-36页 |
| 5. 探究性学习的学习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6-37页 |
| 五、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原则与组织实施原则 | 第37-40页 |
| (一)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原则 | 第37-38页 |
| 1. 目的性原则 | 第37页 |
| 2. 科学性原则 | 第37页 |
| 3. 发展性原则 | 第37页 |
| 4. 创新性原则 | 第37页 |
| 5. 可行性原则 | 第37页 |
| 6. 安全性原则 | 第37-38页 |
| 7. 启发性原则 | 第38页 |
| 8. 趣味性原则 | 第38页 |
| 9. 互动性原则 | 第38页 |
| 10. 最优化原则 | 第38页 |
| (二) 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基本原则 | 第38-40页 |
| 六、探究性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验研究 | 第40-51页 |
| (一) 实验型个案——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探究的教学法 | 第40-41页 |
| (二) 基础型个案——讲述启发探究式教学法 | 第41-42页 |
| (三) 拓展型个案——自学辅导式探究教学法 | 第42-43页 |
| (四) 研究型个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教学法 | 第43-51页 |
| 七、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评价 | 第51-53页 |
| (一) 探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原则 | 第51页 |
| (二) 探究性学习评价的特点 | 第51-52页 |
| 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第51页 |
| 2. 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 第51-52页 |
| 3. 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 | 第52页 |
| (三) 探究性学习评价的实施 | 第52-53页 |
| 1. 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 第52页 |
| 2. 评价的具体方案可以由指导教师提出,也可以在师生协商的基础上提出 | 第52页 |
| 3. 探究性学习评价既要考虑学生参与活动、达成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一般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 | 第52-53页 |
| 八、研究的初步结论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