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预应力钢结构概述 | 第11-12页 |
·体外预应力的概述 | 第12-13页 |
·体外预应力的发展 | 第13-14页 |
·体外预应力在吊拉结构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江苏省科学历史文化中心工程的概况 | 第16-24页 |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对体外管内预应力吊拉大悬挑梁结构的特性分析 | 第25-34页 |
·体外管内预应力吊拉大悬挑梁结构的优越性 | 第25页 |
·若不采用体外管内预应力吊拉结构,挑梁的裂缝计算 | 第25-31页 |
·体外管内预应力吊拉结构优化设计和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 第31-34页 |
第三章 体外管内预应力吊拉大悬挑梁结构关键节点设计研究 | 第34-74页 |
·设计基本参数 | 第34-35页 |
·关键节点的构造设计 | 第35-39页 |
·关键节点的优化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 第39-73页 |
·转向节点的优化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 第40-57页 |
·转向节点的优化设计 | 第40-48页 |
·转向节点的有限元分析 | 第48-57页 |
·张拉端和锚固端、斜拉管与挑梁节点的优化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 第57-73页 |
·张拉端和锚固端、斜拉管与挑梁节点的优化设计 | 第57-65页 |
·张拉端和锚固端、斜拉管与挑梁节点的有限元分析 | 第65-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体外管内预应力吊拉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 | 第74-110页 |
·施工流程优化的虚拟分析对比 | 第74-88页 |
·施工流程① | 第74-81页 |
·施工流程② | 第81-87页 |
·两种施工过程对比分析 | 第87-88页 |
·优化的施工流程 | 第88-89页 |
·预埋件安装 | 第89-90页 |
·钢构件与预应力索的制作与安装 | 第90-94页 |
·钢构件制作和安装 | 第90-92页 |
·索体构造与制作 | 第92页 |
·搭设工作平台 | 第92页 |
·索、锚具安装 | 第92-94页 |
·流程 | 第92-93页 |
·现场预应力索的制作 | 第93页 |
·现场预应力索穿束 | 第93页 |
·安装锚具 | 第93-94页 |
·张拉 | 第94-107页 |
·预应力损失计算分析 | 第94-96页 |
·预应力损失的概念 | 第94页 |
·预应力损失的分类 | 第94页 |
·减少孔道摩擦损失的措施 | 第94页 |
·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 第94-96页 |
·张拉力的确定 | 第96-104页 |
·张拉控制应力的取值范围分析 | 第96-99页 |
·张拉力的确定原则 | 第99页 |
·张拉力的计算 | 第99-104页 |
·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 | 第104页 |
·无粘结预应力下料长度 | 第104页 |
·理论伸长值 | 第104页 |
·张拉程序与顺序 | 第104-106页 |
·张拉设备选用 | 第105页 |
·张拉时机的选择 | 第105页 |
·张拉时的技术参数及控制原则 | 第105页 |
·预应力筋的张拉管理 | 第105-106页 |
·现场实测伸长值 | 第106页 |
·现场测控 | 第106-107页 |
·张拉力测控 | 第106页 |
·张拉伸长值测控 | 第106页 |
·三层悬挑梁端部变形测控 | 第106-107页 |
·三层悬挑梁根部裂缝测控 | 第107页 |
·锚头保护 | 第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10页 |
第五章 总结、共识与展望 | 第110-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作者简介(包括论文和成果清单) | 第116-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