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新长铁路对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图表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一 研究背景第8页
  二 研究意义第8-9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0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0-11页
  一 研究内容第10-11页
  二 研究方法第11页
 第四节 相关理论第11-15页
  一 “点一轴”理论第12页
  二 交通经济带(或经济协作带)第12-15页
第二章 新长铁路对江苏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第15-22页
 第一节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问题第15-18页
  一 区域经济差异的表现第15页
  二 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第15-18页
 第二节 江苏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现状第18-20页
 第三节 新长铁路对江苏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改变第20-22页
  一 从线形结构到菱形结构第20-21页
  二 从“二”字型结构到“工”字型结构再发展为“Ⅱ”字型结构第21-22页
第三章 新长铁路对江苏沿线经济发展的宏观影响第22-29页
 第一节 提高可达性第22-23页
 第二节 加速工业化第23-24页
  一 促进农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沿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第23页
  二 促进农业商品化和专业化,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第23-24页
 第三节 推进城镇化第24-26页
 第四节 促进旅游业第26-27页
 第五节 发展流通业第27-29页
第四章 新长铁路对“节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淮安为例第29-35页
 第一节 淮安经济发展现状与交通格局特点第29-31页
  一 经济发展现状第29-30页
  二 交通格局特点第30-31页
 第二节 新长铁路对淮安经济发展的影响第31-32页
  一 改善淮安资源开发利用的外部环境第31页
  二 缓解京杭运河水道及公路的运输压力第31页
  三 分流京沪线物货流,加速产业集聚第31-32页
  四 优化软环境,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第32页
 第三节 利用新长铁路加快淮安经济发展的策略第32-35页
  一 以新长铁路为轴线,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第32页
  二 依靠区位优势,实施“上海战略”第32-33页
  三 坚持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发展集群经济第33-35页
第五章 构建新长铁路(江苏段)沿线经济协作带的设想第35-45页
 第一节 构建的可能性与意义第35-37页
  一 可能性分析第35-36页
  二 构建的意义第36-37页
 第二节 区域范围与区域现状第37-41页
  一 区域范围第37页
  二 区域现状第37-41页
 第三节 构建的对策第41-45页
  一 统一规划,完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第41页
  二 找准特色,联合发展旅游业第41-42页
  三 统一协调,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第42页
  四 比较优势,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极第42-43页
  五 市场导向,进行区域产业结构重构第43-44页
  六 控制人口,实现可持续发展第44页
  七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区域规划管理协调机制第44-45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吡虫啉等十种农药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下一篇:南京栖霞山植物区系地理及野生植物资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