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kV GIS中采用快速接地开关抑制潜供电弧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21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6页 |
| ·国外发展状况 | 第16-17页 |
| ·国内发展状况 | 第17-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2 输电线路的潜供电弧及其影响因素 | 第21-38页 |
| ·有关潜供电弧的基本概念 | 第21-22页 |
| ·布线方式的选择和线路参数的计算 | 第22-26页 |
| ·潜供电弧的恢复电压 | 第26-32页 |
| ·静电感应分量 | 第26-28页 |
| ·电磁感应分量 | 第28-32页 |
| ·潜供电流 | 第32-34页 |
| ·静电感应分量 | 第32-33页 |
| ·电磁感应分量 | 第33-34页 |
| ·影响潜供电弧熄灭的其它因素 | 第34-36页 |
| ·潜供电弧特性 | 第36-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3 MATLAB仿真电路 | 第38-47页 |
| ·概述 | 第38页 |
| ·静电感应分量仿真 | 第38-40页 |
| ·电磁感应分量仿真 | 第40-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4 输电线路中快速接地开关的工作原理 | 第47-58页 |
| ·概述 | 第47-48页 |
| ·快速接地开关 | 第48-53页 |
| ·快速接地开关的作用 | 第48-49页 |
| ·HSGS的工作原理 | 第49-50页 |
| ·快速接地开关的短路关合能力 | 第50-51页 |
| ·影响快速接地开关的因素 | 第51-53页 |
| ·线路加装快速接地开关 | 第53-54页 |
| ·快速接地开关的开断特性 | 第54-55页 |
| ·开断电磁感应电流 | 第54-55页 |
| ·开断静电感应电流 | 第55页 |
| ·单相自动重合闸的时间配合 | 第55-58页 |
| 5 快速接地开关的设计 | 第58-71页 |
| ·快速接地开关的结构 | 第58页 |
| ·触头的设计 | 第58-64页 |
| ·导电截面及触指数设计 | 第60-61页 |
| ·接触压力计算 | 第61-62页 |
| ·触头材料及许用变形应力 | 第62页 |
| ·触指的动稳定性 | 第62-63页 |
| ·触指热稳定性 | 第63-64页 |
| ·快速接地开关合闸速度设计 | 第64-66页 |
| ·HSGS断口开距设计 | 第66-67页 |
| ·快速接地开关操动机构的选择 | 第67-71页 |
| ·操动机构的分类 | 第67页 |
| ·接地开关操动机构的要求 | 第67-68页 |
| ·操动机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68-71页 |
| 6 其它抑制潜供电弧措施的简介 | 第71-77页 |
| ·并联电抗器中性点接小电抗 | 第71-74页 |
| ·概述 | 第71-72页 |
| ·对地小电抗X_g数值的选择 | 第72-73页 |
| ·补偿电抗器对潜供电弧燃弧特性的影响 | 第73-74页 |
| ·串联电抗器 | 第74页 |
| ·可控串联补偿 | 第74-75页 |
| ·主要抑制措施的比较 | 第75-77页 |
| 7 结论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