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1-1-1 线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 第8-9页 |
1-1-2 本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 第11-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 第15-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方法评述 | 第16-17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及意义 | 第17-18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的思路及意义 | 第18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运行速度的提出及其影响因素 | 第19-36页 |
§2-1 运行速度及相关概念分析 | 第19-22页 |
2-1-1 运行速度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设计速度、可能速度的概念及与运行速度的关系 | 第19-21页 |
2-1-3 设计速度路线设计方法的局限性 | 第21-22页 |
§2-2 采用运行速度进行高速公路线形评价的可行性 | 第22-29页 |
2-2-1 运行速度的获得科学、真实 | 第22-24页 |
2-2-2 不改变现有的路线设计程序和步骤 | 第24页 |
2-2-3 与采用可能速度方法的目的一致 | 第24-25页 |
2-2-4 适用于拟建和改建公路 | 第25页 |
2-2-5 可作为线形指标和沿线设施设计的依据 | 第25-29页 |
§2-3 运行速度的影响因素 | 第29-35页 |
2-3-1 驾驶员因素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2 汽车因素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3 公路平、纵、横指标因素的影响 | 第32-34页 |
2-3-4 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试验方案及运行速度模型 | 第36-72页 |
§3-1 概述 | 第36-38页 |
§3-2 数据采集方案设计 | 第38-40页 |
3-2-1 试验概述 | 第38-39页 |
3-2-2 试验观测方案设计 | 第39-40页 |
§3-3 平曲线运行速度规律及模型 | 第40-56页 |
3-3-1 平曲线运行速度特性 | 第40-46页 |
3-3-2 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46-54页 |
3-3-3 回归模型的精度与验证 | 第54-56页 |
§3-4 纵坡运行速度规律及模型 | 第56-70页 |
3-4-1 上下坡运行速度特性 | 第56-61页 |
3-4-2 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61-70页 |
§3-5 平、纵共同影响下的运行速度模型 | 第70-7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评价标准及工程实例 | 第72-83页 |
§4-1 平曲线半径R的取值 | 第72-75页 |
4-1-1 平曲线运行速度调查总结 | 第72-74页 |
4-1-2 圆曲线半径R的取值 | 第74-75页 |
§4-2 线形连续性及舒适性评价标准 | 第75-79页 |
4-2-1 连续性评价标准 | 第75-76页 |
4-2-2 舒适性评价标准 | 第76-79页 |
§4-3 工程实例分析 | 第79-82页 |
4-3-1 项目概况 | 第79-80页 |
4-3-2 评价分析 | 第80-8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3-85页 |
§5-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5-2 建议与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