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页 |
| 1-1-2 机器视觉系统简介 | 第8页 |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 1-1-4 课题来源 | 第9页 |
| 1-2 机器视觉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 第9-10页 |
| 1-3 研究的内容 | 第10页 |
| 1-4 研究最终要实现的目的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机器视觉动态目标检测系统设计 | 第11-18页 |
| 2-1 机器视觉系统概述 | 第11-12页 |
| 2-1-1 机器视觉系统的构成 | 第11页 |
| 2-1-2 机器视觉测试系统在检测方面的应用 | 第11-12页 |
| 2-2 机器视觉系统的设计 | 第12-14页 |
| 2-2-1 机器视觉系统的应用背景 | 第12-13页 |
| 2-2-2 机器视觉系统的设计 | 第13-14页 |
| 2-2-3 机器视觉系统设计的优点 | 第14页 |
| 2-3 控制核心凌阳单片机介绍 | 第14-18页 |
| 2-3-1 总述 | 第14-16页 |
| 2-3-2 SPCE061A的主要性能 | 第16页 |
| 2-3-3 芯片的引脚排列 | 第16页 |
| 2-3-4 SPCE061A最小系统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温度检测系统 | 第18-30页 |
| 3-1 温度检测系统概述 | 第18页 |
| 3-2 温度传感器 | 第18-23页 |
| 3-2-1 热电偶的基本原理 | 第19-20页 |
| 3-2-2 热电偶的种类及结构形成 | 第20-21页 |
| 3-2-3 热电偶冷端的温度补偿 | 第21-22页 |
| 3-2-4 热电偶的非线性补偿 | 第22-23页 |
| 3-3 单片机对温度信号的采集处理 | 第23-30页 |
| 3-3-1 温度采集系统中的整体硬件设计 | 第23-24页 |
| 3-3-2 凌阳单片机对热电偶温度信号的采集 | 第24-25页 |
| 3-3-3 单片机对AD590信号的采集 | 第25-26页 |
| 3-3-4 液晶模组部分设计 | 第26-28页 |
| 3-3-5 温度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图像检测系统的设计 | 第30-40页 |
| 4-1 图像检测系统概述 | 第30页 |
| 4-2 CCD图像传感器 | 第30-34页 |
| 4-2-1 CCD的工作原理 | 第31页 |
| 4-2-2 CCD图像传感器的应用与发展 | 第31-32页 |
| 4-2-3 μPD3575DCCCD图像传感器的应用 | 第32-34页 |
| 4-3 光学成像系统设计 | 第34-35页 |
| 4-3-1 镜头的选择 | 第34-35页 |
| 4-3-2 照明系统设计 | 第35页 |
| 4-4 CCD图像传感器的驱动设计 | 第35-37页 |
| 4-1 CCD图像传感器的驱动原理 | 第36页 |
| 4-2 本系统中μPD3575D的驱动设计 | 第36-37页 |
| 4-5 单片机对图像信号的采集 | 第37-40页 |
| 第五章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 | 第40-50页 |
| 5-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与意义 | 第40-41页 |
| 5-1-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概述与应用 | 第40-41页 |
| 5-1-2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意义 | 第41页 |
| 5-2 检测动态目标的图像处理技术 | 第41-47页 |
| 5-2-1 利用图像处理检测动态目标的方法 | 第41-43页 |
| 5-2-2 图像噪声的处理 | 第43-45页 |
| 5-2-3 二值化处理 | 第45-47页 |
| 5-3 本系统中对图像信号的处理的研究 | 第47-50页 |
| 5-3-1 图像信号的采集 | 第48页 |
| 5-3-2 图像信号的二值化处理 | 第48-49页 |
| 5-3-3 软件实现 | 第49-50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附录 A | 第53-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