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4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17页 |
| 第一节 研究依据 | 第14-15页 |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 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7页 |
| 第一节 UV-B对种子植物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的影响 | 第17-19页 |
| 第二节 种子植物受UV-B影响的主要部位 | 第19-21页 |
| 第三节 UV-B与干旱、增强CO_2的互作效应 | 第21-22页 |
| 第四节 种子植物对紫外线的防护机制 | 第22-25页 |
| 第五节 小结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杨树不同种对UV-B胁迫反应 | 第27-40页 |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 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27-28页 |
| 2 测定方法 | 第28-30页 |
| 3 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 1 增强UV-B胁迫对杨树生长的影响 | 第31-33页 |
| 2 增强UV-B对UV-B吸收物质和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33-34页 |
| 3 增加UV-B对膜的伤害及脯氨酸的影响 | 第34-36页 |
| 4 UV-B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 5 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长期用水效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 第三节 讨论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干旱对杨树不同种抗UV-B影响试验 | 第40-53页 |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41-45页 |
| 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41-42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42-45页 |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 1 干旱与增强UV-B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 第45-46页 |
| 2 干旱与增强UV-B对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 | 第46-47页 |
| 3 干旱与增强UV-B对UV-B吸收物质、脯氨酸的影响 | 第47-48页 |
| 4 干旱与增强UV-B对脱落酸、碳同位素的影响 | 第48-49页 |
| 第三节 讨论 | 第49-53页 |
| 1 干旱对杨树形态、生理的影响 | 第49-50页 |
| 2 增强UV-B对杨树形态、生理的影响 | 第50-51页 |
| 3 干旱、增强UV—B对杨树生长和生理特性的互作效应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施肥对不同种杨树抗UV-B的影响试验 | 第53-70页 |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54-58页 |
| 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54-55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55-58页 |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第58-65页 |
| 1 施肥与增强UV-B对生长性状的影响 | 第58-59页 |
| 2 施肥与增强UV-B对光合色素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59-61页 |
| 3 施肥与增强UV-B对长期用水效率的影响 | 第61页 |
| 4 施肥与增强UV-B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 5 施肥与增强UV-B对电解质外渗率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 第62-64页 |
| 6 施肥与增强UV-B对UV-B吸收物质、脯氨酸及丙二醛的影响 | 第64-65页 |
| 第三节 讨论 | 第65-70页 |
| 1 施肥对杨树形态、生理的影响 | 第65-66页 |
| 2 增强UV-B对杨树形态、生理的影响 | 第66-69页 |
| 3 施肥与增强UV-B的互作效应 | 第69-70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70-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91页 |
| 附录 | 第91-92页 |
|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2-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