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11页 |
| 一、受贿罪的主体特征 | 第11-19页 |
| (一) 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 | 第11-13页 |
| (二) 国家工作人员的形式特征 | 第13页 |
| (三) 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 | 第13-19页 |
| 1.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认定 | 第13-15页 |
| 2. 准国家工作人员的外延 | 第15-19页 |
| 二、受贿罪的客观要件分析 | 第19-28页 |
| (一)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理解 | 第19-23页 |
| 1.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具体情形 | 第19-21页 |
| 2. 关于利用职务便利的三种情况 | 第21-22页 |
| 3. 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立法思考 | 第22-23页 |
| (二) “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辨析 | 第23-28页 |
| 三、受贿罪既遂的认定 | 第28-34页 |
| (一) 收受贿赂的既遂认定 | 第28-30页 |
| (二) 索取贿赂的既遂认定 | 第30-31页 |
| (三) 司法实践中受贿罪既遂的确认 | 第31-34页 |
| 四、受贿罪的共同犯罪 | 第34-48页 |
| (一) 非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受贿问题研究 | 第34-38页 |
| (二) 公司、企业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问题研究 | 第38-41页 |
| (三) 受贿罪共同犯罪的具体认定 | 第41-48页 |
| 1. 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的认定 | 第41-42页 |
| 2. 国家工作人员与其家属共同受贿的认定 | 第42-45页 |
| 3. 国家工作人员与其他人共同受贿的认定 | 第45-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