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1.建国十七年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的背景与进程 | 第10-18页 |
1.1 全面苏化阶段(1949——1956) | 第10-15页 |
1.1.1 背景 | 第10-12页 |
1.1.2 进程 | 第12-15页 |
1.2 独立探索阶段(1957—1966) | 第15-18页 |
1.2.1 背景 | 第15-16页 |
1.2.2 进程 | 第16-18页 |
2.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的主要内容及其做法 | 第18-43页 |
2.1 学制改革实验 | 第18-22页 |
2.1.1 学制的基本确立和初步发展(1949—1957) | 第19-21页 |
2.1.2 学制的改革探索与逐步发展时期(1958—1966) | 第21-22页 |
2.2 课程改革实验 | 第22-30页 |
2.2.1 实施综合技术教育和加强劳动教育 | 第23-25页 |
2.2.2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 第25-27页 |
2.2.3 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 第27-30页 |
2.3 教材改革实验 | 第30-35页 |
2.3.1 五年一贯制教材改革实验 | 第31页 |
2.3.2 1960年编写的十年制语文识字教材改革实验 | 第31-33页 |
2.3.3 十二年制中小学教材改革实验 | 第33-34页 |
2.3.4 各地自编教材 | 第34-35页 |
2.4 教学法改革实验 | 第35-43页 |
2.4.1 集中识字实验 | 第36-39页 |
2.4.2 “精讲多练”的算术教学方法改革实验 | 第39-40页 |
2.4.3 程序教学实验 | 第40-41页 |
2.4.4 上海育才中学的教学法改革实验 | 第41-42页 |
2.4.5 北京景山学校的教学法改革实验 | 第42-43页 |
3.关于建国十七年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的反思与借鉴 | 第43-51页 |
3.1 取得的主要成绩 | 第44-47页 |
3.1.1 对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探讨 | 第44-45页 |
3.1.2 在实验的目标取向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45-46页 |
3.1.3 实验的内容丰富多样化 | 第46-47页 |
3.2 对当前教学改革实验的反思与借鉴 | 第47-51页 |
3.2.1 确立正确的实验指导思想 | 第47-48页 |
3.2.2 应加强实验过程的科学性 | 第48-49页 |
3.2.3 克服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实验区域的不均衡性 | 第49-50页 |
3.2.4 完善实验结果的评估体系 | 第50-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