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刀具、磨料、磨具、夹具、模具和手工具论文--模具论文

基于组焊的模具型面毛坯快速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8-11页
 1.3 大型模具离散型面快速制造技术方案简介第11页
 1.4 主要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第11-12页
 1.5 本章小结第12-13页
第2章 离散型面模具成型原理与装备简介第13-19页
 2.1 冲压模具传统制造工艺第13-14页
 2.2 离散成型原理第14-15页
 2.3 最大理论成型梯度第15-16页
 2.4 理论成型板厚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6页
 2.5 任意复杂型面的毛坯模块化第16-17页
 2.6 离散型面模具装备第17-18页
 2.7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3章 型腔曲面离散化和顶杆高度计算第19-31页
 3.1 顶杆高度计算方法第19-22页
 3.2 重构离散点的空间拓扑关系第22-26页
  3.2.1 离散点数据格式第22-23页
  3.2.2 离散点拓扑关系的搜索第23-26页
 3.3 球心曲面的生成第26-27页
  3.3.1 离散点法向量的计算第26-27页
  3.3.2 生成球心曲面第27页
 3.4 插值计算顶杆高度第27-28页
 3.5 顶杆高度软件算例第28-30页
 3.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顶杆高度调节机械手的设计第31-56页
 4.1 顶杆高度调节机械手系统构成第31-32页
 4.2 顶杆高度调节机械手机械部分设计第32-37页
  4.2.1 机械手结构方案选择第32-33页
  4.2.2 顶杆调节头的设计第33-34页
  4.2.3 调节手组件的设计第34-35页
  4.2.4 龙门框架的设计第35-36页
  4.2.5 平移关节的设计第36-37页
 4.3 顶杆高度调节机械手电气驱动、控制原理第37-44页
  4.3.1 电机及驱动器的选择第38-40页
  4.3.2 位移传感器的选择第40-42页
  4.3.3 控制器的设计第42-44页
 4.4 下位机控制软件的开发第44-51页
  4.4.1 控制器主程序第44-45页
  4.4.2 机械手各轴复位第45-46页
  4.4.3 下位机与上位机的串行通讯第46页
  4.4.4 顶杆高度调节模块设计第46-50页
  4.4.5 X、Y向移动子程序的设计第50-51页
 4.5 上位机监控程序的开发第51-54页
  4.5.1 程序主要功能第51-52页
  4.5.2 上位机串行通讯原理第52-54页
  4.5.3 顶杆调节机械手的路径规划第54页
 4.6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5章 离散型面模具冲压实例第56-58页
 5.1 离散型面模冲压实例过程第56-57页
 5.2 结果分析第57-58页
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4-65页
附录B(顶杆高度计算程序)第65-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国十七年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之历史回顾与理性反思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