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背景与发展 | 第9-15页 |
·数字信号处理的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数字信号处理的实现方法 | 第10-11页 |
·DSP芯片的特点 | 第11-13页 |
·DSP系统的构成 | 第13-14页 |
·DSP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ADSP21160在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以及论文的构成 | 第16-17页 |
第二章 ADSP21160的并行信号处理系统的技术要求 | 第17-24页 |
·基本理论算法——正交波束形成 | 第17-20页 |
·正交波束形成算法的运算量的估计 | 第20-22页 |
·ADSP21160的并行信号处理系统技术指标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ADSP21160处理器的性能特点和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 第24-34页 |
·并行信号处理系统中央处理器的选型 | 第24-27页 |
·ADSP21160的性能特点 | 第27-30页 |
·基于ADSP21160的并行信号处理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第30-32页 |
·本章小节 | 第32-34页 |
第四章 ADSP21160的软件开发平台VisualDSP++特点 | 第34-51页 |
·VisualDSP++的主要特点 | 第34-35页 |
·VisualDSP++应用程序开发流程 | 第35-37页 |
·定义系统文件 | 第35-36页 |
·开发程序代码 | 第36页 |
·验证程序代码 | 第36-37页 |
·ADSP21160的软件设计方法 | 第37-39页 |
·完全C语言开发 | 第37-38页 |
·完全用汇编语言开发 | 第38页 |
·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开发 | 第38-39页 |
·软件设计中使用的算法 | 第39-42页 |
·程序设计中查表法的考虑和使用 | 第39页 |
·程序的SIMD的运行模式 | 第39-41页 |
·库函数的直接调用 | 第41-42页 |
·软件设计中的优化方法 | 第42-45页 |
·计算表格化 | 第42页 |
·减少判断转移 | 第42-43页 |
·DSP环境中的进一步优化 | 第43-45页 |
·应用程序设计示例 | 第45-50页 |
·程序设计过程 | 第45-47页 |
·应用程序的调试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ADSP21160的并行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 | 第51-63页 |
·并行信号处理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原理设计 | 第51-60页 |
·中央处理器 | 第51-52页 |
·ADC的选取和工作方式 | 第52-54页 |
·外部静态存储器(SRAM) | 第54-55页 |
·DSP的程序加载方式 | 第55-58页 |
·仿真接口JTAG设计 | 第58页 |
·多处理器电源配置 | 第58-60页 |
·并行信号处理系统PCB板设计 | 第60-61页 |
·元器件布局 | 第60页 |
·信号线布线设计 | 第60-61页 |
·PCB板的通孔 | 第61页 |
·并行信号处理系统的要求及处理能力分析 | 第61-62页 |
·本章小节 | 第62-63页 |
第六章 ADSP21160的并行信号处理系统的研制和测试 | 第63-87页 |
·并行信号处理系统硬件各个功能模块的调试和测试结果 | 第64-79页 |
·电源部分调试和测试结果 | 第64-66页 |
·并行信号处理系统的时钟电路测试 | 第66-67页 |
·前端运算放大器的测试 | 第67-68页 |
·JTAG口测试 | 第68页 |
·存储器测试 | 第68-73页 |
·ADC测试 | 第73-75页 |
·DSP控制线测试 | 第75-79页 |
·并行信号处理系统的软件设计与测试 | 第79-83页 |
·VisualDSP++仿真环境设置 | 第80页 |
·VisualDSP++仿真环境下软件设计 | 第80-83页 |
·并行信号处理系统整机调试及测试 | 第83-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87-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