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2页 |
1 小城镇 | 第12-20页 |
·我国城乡居民体系 | 第12-13页 |
·小城镇的概念 | 第13-14页 |
·小城镇系统 | 第14-16页 |
·小城镇系统的结构 | 第14页 |
·小城镇系统的功能 | 第14-16页 |
·经济功能 | 第15页 |
·社会功能 | 第15-16页 |
·文化功能 | 第16页 |
·政治功能 | 第16页 |
·小城镇的生态关系 | 第16-18页 |
·小城镇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第17页 |
·小城镇社会环境关系 | 第17-18页 |
·小城镇系统基本特点 | 第18-20页 |
2 小城镇建设中的生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 第20-24页 |
·小城镇建设中的生态问题 | 第20-22页 |
·小城镇生态退化原因分析 | 第22-24页 |
3 生态小城镇建设理论框架 | 第24-40页 |
·生态小城镇的定义 | 第24页 |
·生态小城镇的标志 | 第24-25页 |
·生态小城镇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 第25-35页 |
·构建意义 | 第26页 |
·构建原则 | 第26-27页 |
·生态小城镇评价指标分类 | 第27-32页 |
·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 第32-35页 |
·生态化及生态化程度 | 第32-33页 |
·离差法的计算 | 第33-35页 |
·评价指标值的计算 | 第35页 |
·生态小城镇建设理论基础 | 第35-4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5-37页 |
·生态学原理 | 第37-38页 |
·生态平衡原理 | 第37页 |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 | 第37页 |
·食物链(网)原理 | 第37页 |
·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 | 第37-38页 |
·环境承载力原理 | 第38页 |
·区域整体化与城乡协调发展理论 | 第38-40页 |
·区域整体化理论 | 第38页 |
·芒福德(Lewis Mumford)的区域整体论 | 第38-39页 |
·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综合发展理论 | 第39-40页 |
4 生态小城镇建设途径与内容 | 第40-48页 |
·生态小城镇的建设原则 | 第40-41页 |
·生态小城镇建设途径 | 第41页 |
·生态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内内容 | 第41-48页 |
·生态小城镇建设规划 | 第41-45页 |
·目前小城镇规划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1-42页 |
·生态小城镇建设规划重点 | 第42-43页 |
·生态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步骤 | 第43-45页 |
·生态小城镇建设 | 第45-46页 |
·生态小城镇建设的内容 | 第45页 |
·生态小城镇建设的措施 | 第45-46页 |
·生态小城镇管理 | 第46-48页 |
·我国小城镇管理的现状 | 第46页 |
·小城镇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 第46-48页 |
5 生态小城镇指标评价体系应用实践 | 第48-56页 |
·鱼儿山镇及镇区基本概况 | 第48-50页 |
·鱼儿山镇镇域概况 | 第48页 |
·鱼儿山镇镇区概况 | 第48-49页 |
·规划的主要内容 | 第49-50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0-51页 |
·鱼儿山镇生态化程度现状评价 | 第51-53页 |
·鱼儿山镇规划的生态化程度评价 | 第53-56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图 | 第61-63页 |
个人简历 | 第63-64页 |
导师简介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