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文献综述 | 第8-24页 |
·杂种优势及其国内外利用现状 | 第8-10页 |
·杂种优势的概念和类型 | 第8页 |
·杂种优势的度量 | 第8-9页 |
·杂种优势利用的国内外现状 | 第9-10页 |
·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研究进展 | 第10-19页 |
·杂种优势的理论假说 | 第10-12页 |
·细胞质遗传与杂种优势 | 第12-13页 |
·基因组时代有关杂种优势的新观点 | 第13-15页 |
·外遗传学(Epigenetics)与杂种优势 | 第15-19页 |
·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研究的新思路 | 第19-20页 |
·探索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最新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利用QTLs定位的方法和信息研究杂种优势 | 第20页 |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杂种优势 | 第20-21页 |
·利用荧光定量反转录PCR(FQRT-POR)技术研究杂种优势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2-2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40页 |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试验鸡群的构建和组织样的采集 | 第2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40页 |
·繁殖性能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 第26页 |
·溶液及试剂的配制 | 第26-30页 |
·DDRT-PCR的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30-38页 |
·荧光定量反转录PCR(FQRT-PCR)的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38-39页 |
·技术路线 | 第39-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64页 |
·全双列杂交组合试验鸡群繁殖性状的杂种优势 | 第40-44页 |
·试验鸡群产蛋数和受精蛋孵化率杂种优势率的统计分析结果 | 第40-41页 |
·试验鸡群蛋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率的统计分析结果 | 第41-44页 |
·基因差异表达模式与鸡繁殖性状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 第44-51页 |
·总RNA提取与检测结果 | 第44页 |
·mRNA差异显示结果 | 第44-46页 |
·杂种与亲本纯种之间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 | 第46-47页 |
·杂种与亲本纯种的基因差异表达片段统计结果 | 第47-49页 |
·基因差异表达模式与繁殖性状杂种优势率的相关性分析 | 第49-51页 |
·差异表达片段的克隆、测序及Re verse Northern dot blot鉴定 | 第51-58页 |
·差异表达片段的回收和二次PCR扩增 | 第51-52页 |
·差异表达片段的克隆与验证 | 第52-53页 |
·差异片段的测序结果 | 第53-55页 |
·差异表达片段的Re verse Northern dot blot鉴定结果 | 第55-58页 |
·应用荧光定量差异显示技术探索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 | 第58-64页 |
·利用持家基因的荧光定量分析标定各组合cDNA池的浓度 | 第58-60页 |
·促卵泡素受体基因(FSHR)的荧光定量(FQRT-PCR)检测结果 | 第60-61页 |
·雌激素受体(ER)基因的荧光定量(FQRT-PCR)检测结果 | 第61-64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64-69页 |
·讨论 | 第64-68页 |
·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条件优化与假阳性率的控制 | 第64页 |
·杂种与亲本纯种间基因差异表达的普遍性 | 第64-65页 |
·杂种与亲本纯种间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 第65-66页 |
·差异表达片段CtPA-like的功能及其与鸡繁殖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 | 第66页 |
·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的差异表达量与繁殖性能杂种优势的关系 | 第66-67页 |
·雌激素受体(ER)基因的差异表达量与繁殖性能杂种优势的关系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杂种与亲本纯种间的基因差异表达 | 第68页 |
·杂种与亲本纯种间存在七种基因差异表达模式 | 第68页 |
·基因差异表达模式与繁殖性状杂种优势率的相关性 | 第68页 |
·鸡32周龄卵巢组织的差异表达片段CtPA-like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 第68页 |
·候选基因FSHR和ER的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附录1 差异表达片段CtPA-like的同源性比对结果 | 第76-77页 |
缩略词 | 第77-78页 |
个人简历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