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风险评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 | 第14-17页 |
1.2.1 风险评估的概念 | 第14-15页 |
1.2.2 风险评估的关系模型 | 第15页 |
1.2.3 风险评估的一般流程 | 第15-17页 |
§1.3 国内外风险评估研究的发展 | 第17-22页 |
1.3.1 国外风险评估研究的发展 | 第17-20页 |
1.3.2 国内风险评估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 第20-22页 |
§1.4 研究内容和成果 | 第22-23页 |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2 论文的主要成果 | 第23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23-25页 |
第2章 定量风险分析在OCTAVE风险评估方法中的应用研究 | 第25-35页 |
§2.1 对OCTAVE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 | 第25-30页 |
2.1.1 OCTAVE方法的原则与属性 | 第25-26页 |
2.1.2 OCTAVE方法的评估过程和输出 | 第26-29页 |
2.1.3 OCTAVE方法的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2.2 将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应用于OCTAVE风险评估方法 | 第30-34页 |
2.2.1 定量的风险分析方法的难点分析 | 第30-31页 |
2.2.2 解决定量风险分析方法难点的初探 | 第31-34页 |
2.2.2.1 威胁发生可能性的计算 | 第31-32页 |
2.2.2.2 模糊判断矩阵的构成 | 第32-33页 |
2.2.2.3 威胁影响综合指数的计算 | 第33-34页 |
2.2.2.4 威胁风险值的计算 | 第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基于OCTAVE方法的风险评估辅助工具ORAS的设计 | 第35-44页 |
§3.1 ORAS的体系结构设计 | 第35-39页 |
3.1.1 功能需求分析 | 第35-37页 |
3.1.2 ORAS的体系结构 | 第37-38页 |
3.1.3 ORAS的系统流程图 | 第38-39页 |
§3.2 ORAS的功能设计 | 第39-42页 |
3.2.1 标识组织知识子模块的功能 | 第39-40页 |
3.2.2 组件评估子模块的功能 | 第40页 |
3.2.3 资产—威胁分析子模块的功能 | 第40-41页 |
3.2.4 风险分析子模块的功能 | 第41-42页 |
3.2.4.1 威胁发生可能性的计算 | 第41-42页 |
3.2.4.2 威胁影响综合指数的计算 | 第42页 |
3.2.4.3 威胁风险值的计算和排序 | 第42页 |
§3.3 本章总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评估辅助工具ORAS实现的关键技术 | 第44-61页 |
§4.1 数据库的设计 | 第44-48页 |
§4.2 模糊判断矩阵的生成和计算 | 第48-51页 |
§4.3 面向对象设计 | 第51-54页 |
4.3.1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 第51-53页 |
4.3.2 面向对象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53-54页 |
§4.4 ORAS的界面实现 | 第54-60页 |
4.4.1 评估属性填写界面 | 第54-55页 |
4.4.2 标识组织知识子模块界面 | 第55-57页 |
4.4.3 资产—威胁分析子模块界面 | 第57-58页 |
4.4.4 组件评估子模块界面 | 第58-59页 |
4.4.5 风险分析子模块界面 | 第59-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应用示例 | 第61-69页 |
§5.1 被评估的某省医药电子贸易系统简介 | 第61-63页 |
§5.2 风险评估辅助工具ORAS的应用 | 第63-68页 |
5.2.1 风险评估小组的确立 | 第63-64页 |
5.2.2 组织知识标识阶段 | 第64页 |
5.2.3 资产—威胁分析阶段 | 第64-65页 |
5.2.4 组件评估阶段 | 第65-66页 |
5.2.5 威胁风险值计算阶段 | 第66-67页 |
5.2.6 评估总结 | 第67-6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对CC/ISO15408标准的研究及CC TOOLBOX的研究与改进 | 第69-78页 |
§6.1 对信息安全评估标准CC/ISO15408的研究 | 第69-71页 |
§6.2 CC TOOLBOX的介绍 | 第71-73页 |
§6.3 CC TOOLBOX的应用 | 第73-76页 |
§6.4 对CC TOOLBOX的改进 | 第76-7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8-80页 |
§7.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8页 |
§7.2 研究课题的展望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8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