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0页 |
1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7页 |
2 研究的背景 | 第7-8页 |
3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8-10页 |
第1章 城市与街道的发展 | 第10-17页 |
·古代城市的产生 | 第10-11页 |
·中国城市与街道的形态发展 | 第11-13页 |
·西方城市与街道的形态发展 | 第13-14页 |
·现代城市和街道的发展趋势与功能变化 | 第14-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城市与街道空间 | 第17-28页 |
·街道在城市空间中的地位 | 第17-19页 |
·城市街道的空间与街景构成 | 第19-22页 |
·城市街道分类 | 第22-27页 |
·城市交通性街道 | 第22-23页 |
·城市生活性街道 | 第23-24页 |
·城市步行商业街 | 第24-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以宜人的活动场为目的的街道公共设施设计 | 第28-49页 |
·公共空间活动的类型: | 第28-29页 |
·户外活动的意义 | 第29-30页 |
·街道--活动的场所 | 第30-31页 |
·街道公共设施与户外活动 | 第31-34页 |
·观看 | 第32页 |
·驻足 | 第32-33页 |
·小坐 | 第33-34页 |
·交谈 | 第34页 |
·城市街道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 第34-35页 |
·以人为本,创造宜人的活动场所 | 第34-35页 |
·继承历史与创新突破的原则 | 第35页 |
·个性与整体性结合原则 | 第35页 |
·街道公共设施设计的形式法则 | 第35-37页 |
·多样与统一 | 第36页 |
·主从关系 | 第36页 |
·韵律与节奏 | 第36-37页 |
·比例与尺度 | 第37页 |
·街道公共设施元素设计 | 第37-48页 |
·照明灯具 | 第37-39页 |
·电话亭 | 第39-40页 |
·公共桌椅 | 第40-42页 |
·邮箱 | 第42页 |
·垃圾箱 | 第42-43页 |
·消防栓 | 第43-44页 |
·花坛 | 第44页 |
·信息标识 | 第44-46页 |
·街道设施元素之间的影响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城市街道公共设施设计的评价,问题分析及建议 | 第49-58页 |
·城市街道公共设施设计评价 | 第49-51页 |
·系统评价方法 | 第49页 |
·评价指标 | 第49-51页 |
·系统评价指标举例 | 第51页 |
·我国城市街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1-53页 |
·街道环境质量差 | 第51-52页 |
·重交通轻人情 | 第52页 |
·街道设施水平低下缺乏个性 | 第52页 |
·历史文脉的断裂 | 第52-53页 |
·我国街道公共设施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3-55页 |
·历史原因 | 第53页 |
·观念问题 | 第53-54页 |
·学科分离,多头管理 | 第54页 |
·立法不够健全 | 第54页 |
·决策依据和指导思想不科学 | 第54-55页 |
·城市街道公共设施设计建设的系统性措施 | 第55-57页 |
·加强法规建设和政策的支持 | 第55-56页 |
·建立科学的、开放的设计程序 | 第56页 |
·建立系统有效的管理机制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附录A 学习期间工作实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