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三坐标测量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8-9页 |
1.1.2 图像处理技术在三坐标测量中的应用 | 第9-10页 |
1.2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概况 | 第10-11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安排 | 第11-12页 |
2 测量原理及方法 | 第12-18页 |
2.1 几种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位移(坐标)测量的方法 | 第12-13页 |
2.1.1 三维摄像扫瞄测量 | 第12-13页 |
2.1.2 平面三自由度位移测量 | 第13页 |
2.2 本研究课题采用的原理及测量方法 | 第13-18页 |
2.2.1 系统的组成 | 第13-14页 |
2.2.2 测量原理 | 第14-15页 |
2.2.3 主要技术指标 | 第15-16页 |
2.2.4 主要技术概述 | 第16-18页 |
3 图像预处理 | 第18-24页 |
3.1 直方图均衡化 | 第18-19页 |
3.2 图像分割 | 第19-21页 |
3.3 数学形态学的基本运算 | 第21-23页 |
3.3.1 二值腐蚀和膨胀 | 第21页 |
3.3.2 二值开运算 | 第21-22页 |
3.3.3 二值闭运算 | 第22-23页 |
3.4 小结 | 第23-24页 |
4 图像特征区域的边缘检测 | 第24-30页 |
4.1 特征提取 | 第24-28页 |
4.1.1 边缘检测 | 第24-27页 |
4.1.2 数字化取景框的确定 | 第27-28页 |
4.2 轮廓跟踪 | 第28-29页 |
4.3 小结 | 第29-30页 |
5 图像特征区域的表示 | 第30-38页 |
5.1 圆形度 | 第30-32页 |
5.2 不变矩 | 第32-34页 |
5.2.1 中心矩 | 第32-33页 |
5.2.2 不变矩 | 第33-34页 |
5.3 标准化傅立叶描述符 | 第34-37页 |
5.4 小结 | 第37-38页 |
6 基于多特征的图像特征区域的匹配 | 第38-41页 |
6.1 特征选择 | 第38-39页 |
6.2 逐级匹配方案 | 第39-40页 |
6.3 特征区域的特征值间距离 | 第40页 |
6.4 小结 | 第40-41页 |
7 标定与实验 | 第41-48页 |
7.1 实验装置及方法 | 第41页 |
7.2 图像特征区域的匹配 | 第41-45页 |
7.3 系统标定 | 第45页 |
7.4 实验数据 | 第45-46页 |
7.5 实验分析 | 第46-48页 |
8 结论 | 第48-50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8.2 讨论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