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引言 | 第6页 |
一、 《经传释词》之前虚词的研究概况 | 第6-11页 |
二、 《经传释词》简述 | 第11-14页 |
(一) 《经传释词》的作者及版本 | 第11-12页 |
1 、 作者 | 第11页 |
2 、 版本 | 第11-12页 |
(二) 《经传释词》的体例 | 第12-14页 |
1 、 收词 | 第12页 |
2 、 编排 | 第12-13页 |
3 、 释文 | 第13-14页 |
三、 《经传释词》的理论框架 | 第14-42页 |
(一) 王引之对虚词的见解 | 第14-16页 |
(二) 《经传释词》中的虚词次范畴理论 | 第16-36页 |
1 、 术语体现的虚词分类 | 第16-32页 |
2 、 分列义项体现的虚词分类 | 第32-36页 |
(三) 王引之研究虚词的方法 | 第36-42页 |
1 、 依文作解 | 第36-37页 |
2 、 替换 | 第37-40页 |
3 、 因声求义 | 第40-42页 |
四、 《经传释词》的评价 | 第42-49页 |
(一) 《经传释词》的价值 | 第42-44页 |
(二) 《经传释词》的不足 | 第44-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注释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