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事诉讼制度之构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页 |
一、家事诉讼制度的涵义及基本法理 | 第9-15页 |
(一) 家事诉讼制度的涵义 | 第9-13页 |
1. 家事诉讼制度的涵义 | 第9-11页 |
2. 家事诉讼与相关概念之比较 | 第11-13页 |
(二) 家事诉讼制度的基本法理 | 第13-15页 |
1. 程序对称原理 | 第13页 |
2. 程序多元化原理 | 第13-14页 |
3. 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交错适用原理 | 第14-15页 |
二、我国家事事件诉讼解决的历史与现状 | 第15-19页 |
(一) 我国家事事件诉讼解决的历史沿革 | 第15-16页 |
1. 我国古代的家事诉讼 | 第15-16页 |
2. 清末至民国的家事诉讼 | 第16页 |
3. 新中国成立后的家事诉讼 | 第16页 |
(二) 我国家事事件诉讼解决的现状 | 第16-19页 |
1. 我国家事诉讼立法现状 | 第16-18页 |
2. 我国家事诉讼实践状况 | 第18-19页 |
三、国外家事诉讼制度的考察与借鉴 | 第19-25页 |
(一) 国外家事诉讼制度的考察 | 第19-23页 |
1. 大陆法系国家家事诉讼制度 | 第19-21页 |
2. 英美法系国家家事诉讼制度 | 第21-23页 |
(二) 国外家事诉讼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3-25页 |
1. 调解的适用 | 第24页 |
2. 家事审判机构的设置 | 第24页 |
3. 职权探知主义的运用 | 第24-25页 |
4. 检察机关参与家事事件 | 第25页 |
四、我国设立家事诉讼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25-31页 |
(一) 我国设立家事诉讼制度的必要性 | 第25-28页 |
1. 审判方式改革的要求 | 第25-26页 |
2. 家事事件自身性质的要求 | 第26-27页 |
3. 家事实体法顺利实施的要求 | 第27-28页 |
(二) 我国设立家事诉讼制度的可行性 | 第28-31页 |
1. 我国有家事诉讼文化传统 | 第28页 |
2. 我国有家事诉讼制度适用法理 | 第28-29页 |
3. 我国在立法和司法上有经验积累 | 第29-30页 |
4. 域外成功经验可供我国参考与借鉴 | 第30-31页 |
五、设立我国家事诉讼制度的具体构想 | 第31-41页 |
(一) 我国家事诉讼程序立法体例 | 第31-32页 |
1. 家事诉讼程序立法体例的争议 | 第31-32页 |
2. 我国应设立独立家事诉讼程序立法 | 第32页 |
(二) 我国家事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32-34页 |
1. 职权探知主义 | 第32-33页 |
2. 限制处分主义 | 第33页 |
3. 限制公开审理原则 | 第33-34页 |
(三) 我国家事诉讼案件范围 | 第34-36页 |
1. 婚姻关系案件 | 第34-35页 |
2. 亲子关系案件 | 第35页 |
3. 收养关系案件 | 第35-36页 |
4. 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案件 | 第36页 |
(四) 我国家事审判机构设置 | 第36-37页 |
1. 设立专门家事法院 | 第36-37页 |
2. 配备专门家事法官 | 第37页 |
(五) 我国家事诉讼中几种制度 | 第37-41页 |
1. 当事人制度 | 第37-38页 |
2. 家事调解制度 | 第38-39页 |
3. 集中化审理制度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