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 言 | 第1-16页 |
1.1 距离图象和3D距离数据的获取 | 第10-13页 |
1.1.1 距离图象的定义 | 第10页 |
1.1.2 3D距离数据的获取 | 第10-13页 |
1.1.2.1 图象的成象原理 | 第10-11页 |
1.1.2.2 三维模型的测量方法 | 第11页 |
1.1.2.3 采用位相测量原理的三维面形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 | 第11-13页 |
1.1.2.4 测量原理的主要特点和局限性 | 第13页 |
1.2 建立3D物体几何模型的过程 | 第13-14页 |
1.3 物体表面的层次三角网格表示 | 第14页 |
1.4 运动参数和距离图象的对准 | 第14-15页 |
1.5 多视点距离图象的集成及3D物体建模 | 第15页 |
1.6 应用前景和论文组织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物体表面的层次三角网格表示 | 第16-30页 |
2.1 前人的工作 | 第16-18页 |
2.2 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视觉领域三角网格表示方法的区别 | 第18-19页 |
2.3 基于边——分裂和边——折叠操作的三角网格简化算法 | 第19-27页 |
2.3.1 与本算法相关的一些定义 | 第19-20页 |
2.3.2 算法概述 | 第20-21页 |
2.3.3 控制网格分辨率的算法 | 第21-22页 |
2.3.4 三角网格简化算法 | 第22-27页 |
2.3.4.1 形状改变量计算方法 | 第23-24页 |
2.3.4.2 边操作 | 第24-25页 |
2.3.4.3 积累形状改变量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2.3.4.4 对边排序 | 第26页 |
2.3.4.5 处理网格边界 | 第26-27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27-28页 |
2.5 结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多视点距离图象的对准 | 第30-53页 |
3.1 本章所用到的一些符号的定义 | 第30-31页 |
3.2 刚体运动参数的表示 | 第31-32页 |
3.3 距离图象的表示 | 第32-33页 |
3.4 研究现状 | 第33-34页 |
3.5 距离图象与三角网格模型进行对准的算法 | 第34-43页 |
3.5.1 对准算法概述 | 第34-35页 |
3.5.2 距离图象的预处理 | 第35页 |
3.5.3 建立各视点之间相互关系的拓扑结构 | 第35页 |
3.5.4 随机抽样 | 第35-37页 |
3.5.5 ICP算法 | 第37-38页 |
3.5.6 基于单位四元数的运动参数计算方法 | 第38-39页 |
3.5.7 基于k-d数与基于表面的最近点查找方法 | 第39-43页 |
3.5.7.1 基于k-d数的最近点查找方法 | 第40-41页 |
3.5.7.2 基于表面的最近点查找方法 | 第41-43页 |
3.5.7.2.1 基于顶点的最近点查找方法 | 第41-42页 |
3.5.7.2.2 基于体积的最近点查找方法 | 第42页 |
3.5.7.2.3 基于表面的最近点查找方法 | 第42-43页 |
3.6 运动参数的评价 | 第43-44页 |
3.7 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3.7.1 实验一 | 第45页 |
3.7.2 实验二 | 第45页 |
3.7.3 实验三 | 第45页 |
3.8 本章总结 | 第45-53页 |
第四章 基于韦氏图的多视点距离图象的集成方法 | 第53-62页 |
4.1 前人在多视点距离图象的集成方面所做的工作 | 第53-54页 |
4.2 计算N幅对准的距离图象的韦氏图 | 第54页 |
4.3 建立韦氏图的规范子集 | 第54-55页 |
4.4 消除冗余部分 | 第55-57页 |
4.5 对非冗余的三角网格之间的空隙进行三角剖分的连接算法 | 第57-59页 |
4.6 实验结果 | 第59-61页 |
4.7 本章总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 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