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价值”与实践路径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导论第9-13页
   ·问题·背景·意义第9-10页
   ·相关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第11-13页
     ·研究方法第11-12页
     ·主要内容第12-13页
第2章 实践育人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第13-27页
   ·实践育人的内涵、价值及问题第13-22页
     ·实践育人的内涵第13-14页
     ·实践育人的主要方式第14-16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第14-15页
       ·校园实践活动第15页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第15-16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价值第16-19页
       ·拓宽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第16-17页
       ·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的有力举措第17-18页
       ·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第18-19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第19-22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概述第22-27页
     ·志愿服务与志愿者的涵义第22-23页
     ·志愿服务的精神第23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第23-25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25-27页
第3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案例分析第27-44页
   ·可行性参照:北京科技大学“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课程实践第27-34页
     ·北京科技大学“大学生志愿服务”课程实践的概况第27页
     ·北京科技大学“大学生志愿服务”课程育人效果的调查分析第27-34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课程的调查问卷说明第27-28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课程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第28-34页
   ·必要性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补强调查问卷分析第34-39页
     ·补强问卷的设计理念和定量数据的获取过程第34页
     ·补强问卷的统计结果分析第34-39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整体分析第39-44页
     ·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及态度第39-40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面临的主要困境第40-41页
       ·志愿者的思想素质有待提升第40页
       ·志愿服务组织自身建设及发展存在问题第40-41页
       ·各项保障措施不健全第41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实诉求第41-44页
       ·满足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第41-42页
       ·满足从志愿服务活动中受益的教育需求第42页
       ·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第42-44页
第4章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长效发展的路径探寻第44-60页
   ·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现实途径第44-57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指导原则第44-47页
       ·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原则第44-45页
       ·以学生为本第45页
       ·主体性原则第45-46页
       ·教育资源整合原则第46-47页
       ·开放性原则第47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方式第47-49页
       ·课堂内外相结合第47-48页
       ·学分制第48-49页
       ·活动课程模式第49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架构第49-51页
       ·高校党委行政第49-50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第50页
       ·教务部门第50-51页
       ·相关部门第51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运行机制第51-57页
       ·有效的保障机制第51-54页
       ·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第54-56页
       ·有效的激励机制第56-57页
   ·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第57-60页
     ·明确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践育人第57-58页
     ·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要与大学生的能力、权责相适应第58页
     ·防止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的异化第58-59页
     ·激励方式上,注重多种方式相结合第59-60页
结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6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下一篇:理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