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基于GIS的市场网络拓展研究

第一章 地理学与市场网络拓展第1-24页
 1.1 地理科学与市场网络拓展第10页
 1.2 地理学与市场拓展中的营销组合第10-12页
  1.2.1 地理学与市场拓展的产品策略第11页
  1.2.2 地理学与市场拓展的价格策略第11-12页
  1.2.3 地理学与市场拓展的促销策略第12页
  1.2.4 地理学与市场拓展的区位策略第12页
 1.3 地理学关于市场网络的研究第12-15页
  1.3.1 中心地理论与市场网络第13-15页
  1.3.2 国内地理学关于市场网络的研究第15页
  1.3.3 小结第15页
 1.4 企业地理学与企业发展的研究第15-18页
  1.4.1 乌兹的市场区域拓展模式第16页
  1.4.2 哈坎逊的多级扩张模式第16页
  1.4.3 狄肯的全球转移模式第16-17页
  1.4.4 国内企业地理研究第17页
  1.4.4 小结第17-18页
 1.5 本文的选题与设计第18-24页
  1.5.1 企业市场网络拓展分析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第18-19页
  1.5.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评价第19-20页
  1.5.3 本文研究设计第20-24页
第二章 商业GIS及GIS的商业应用方式第24-38页
 2.1 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第24-25页
 2.2 商业GIS概览第25-29页
  2.2.1 零售业与GIS第25页
  2.2.2 服务行业与GIS第25-26页
  2.2.3 保险业与GIS第26页
  2.2.4 银行业与GIS第26-27页
  2.2.5 运输业与GIS第27页
  2.2.6 公用事业与GIS第27-28页
  2.2.7 房地产业与GIS第28-29页
  2.2.8 小结第29页
 2.3 商业GIS的发展第29-31页
  2.3.1 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第30页
  2.3.2 共享信息第30-31页
 2.4 GIS的商业应用方式第31-38页
  2.4.1 GIS的基本功能第31-32页
  2.4.2 空间分析模型第32-33页
  2.4.3 GIS与空间分析模型相结合第33-38页
第三章 市场网络拓展分析第38-54页
 3.1 市场网络第38-41页
  3.1.1 传统的市场网络体系第38页
  3.1.2 连锁经营机制及其特点第38-40页
  3.1.3 连锁经营的效应第40-41页
  3.1.4 市场网络第41页
 3.2 市场拓展第41-47页
  3.2.1 市场拓展的界定第42页
  3.2.2 产品市场拓展与区域市场拓展第42-43页
  3.2.3 市场开拓与市场扩张第43-44页
  3.2.4 市场拓展战略组合第44-45页
  3.2.5 市场退出第45-46页
  3.2.6 国内企业市场拓展评价第46-47页
 3.3 市场网络拓展分析第47-54页
  3.3.1 企业的优势/劣势和机遇/挑战分析与市场网络拓展分析第47-48页
  3.3.2 业务组合分析与市场网络拓展分析第48-49页
  3.3.3 目标市场选择第49-54页
第四章 基于GIS基本功能的市场网络拓展分析第54-75页
 4.1 引言第54页
 4.2 地图展示与专题地图第54-56页
 4.3 数据查询第56页
 4.4 空间查询第56-60页
 4.5 地理编码第60页
 4.6 网络分析第60页
 4.7 缓冲区分析第60-64页
 4.8 叠加分析第64-69页
 4.9 多边形包含点分析第69页
 4.10 距离、相邻、相接分析第69-75页
第五章 GIS与回归分析模型相结合的市场网络拓展分析第75-98页
 5.1 引言第75-76页
 5.2 GIS与回归分析模型相结合的市场网络拓展分析第76-79页
  5.2.1 市场开拓第76页
  5.2.2 市场扩张第76-78页
  5.2.3 市场退出第78-79页
  5.2.4 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的市场网络拓展分析第79页
 5.3 GIS与回归分析模型的市场网络拓展分析方法评价第79-81页
 5.4 GIS与回归分析模型结合的市场网络拓展分析实例第81-98页
  5.4.1 工作底图选择处理第81-82页
  5.4.2 目标市场初选第82页
  5.4.3 回归方程建立及检验第82-89页
  5.4.4 市场开拓分析第89页
  5.4.5 市场扩张分析第89页
  5.4.6 市场退出分析第89-98页
第六章 GIS与区位配置模型相结合的市场网络拓展分析第98-134页
 6.1 引言第98页
 6.2 连续型区位配置模型第98-102页
  6.2.1 单点连续型区位配置模型第98-100页
  6.2.2 固定设施数目连续型区位配置模型第100-101页
  6.2.3 不固定设施数目连续型区位配置模型第101-102页
 6.3 网络型区位配置模型第102-108页
  6.3.1 单点网络型区位配置模型第102-103页
  6.3.2 无容量限制网络区位配置模型第103-105页
  6.3.3 重心区位配置模型第105-107页
  6.3.4 有容量限制网络区位配置模型第107-108页
  6.3.5 动态区位配置模型第108页
 6.4 GIS与p-重心区位配置模型结合的市场网络拓展分析第108-110页
  6.4.1 市场开拓分析第109-110页
  6.4.2 市场退出分析第110页
 6.5 GIS与连续型区位配置模型相结合的市场网络拓展分析实例第110-115页
 6.6 GIS与p-重心区位配置模型结合的市场网络拓展分析实例第115-134页
  6.6.1 GIS与p-重心区位配置模型结合建立市场网络框架第115-120页
  6.6.2 GIS与p-重心区位配置模型结合的市场网络动态开拓第120-134页
第七章 GIS与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相结合的市场网络拓展分析第134-203页
 7.1 引言第134页
 7.2 市场腹地的划分第134-136页
  7.2.1 赖利断裂点模型第135页
  7.2.2 按比例分配模型第135-136页
 7.3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第136-141页
  7.3.1 引力模式和潜力模式第136-137页
  7.3.2 一般相互作用理论与市场概率模式和购物模式第137-139页
  7.3.3 营业收入模式第139-140页
  7.3.4 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的细化第140-141页
 7.4 市场需求分析第141-143页
  7.4.1 地区统计资料第141页
  7.4.2 企业内部数据第141-142页
  7.4.3 一手调查数据第142页
  7.4.4 二手调查数据第142-143页
 7.5 市场供给第143-145页
  7.5.1 商店或服务设施的某种商品的吸引力第143-144页
  7.5.2 商店或服务设施的吸引力第144-145页
  7.5.3 企业的吸引力第145页
 7.6 空间相互作用阻滞第145-147页
  7.6.1 阻滞距离第145-146页
  7.6.2 距离摩擦系数第146-147页
 7.7 模型检验第147-149页
  7.7.1 消费者数据第147-148页
  7.7.2 预测误差第148-149页
  7.7.3 模型检验第149页
 7.8 GIS与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结合的市场网络拓展分析第149-164页
  7.8.1 有关指标第150-154页
  7.8.2 市场开拓分析第154-158页
  7.8.3 市场扩张分析第158-161页
  7.8.4 市场退出分析第161-164页
  7.8.5 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的市场网络拓展分析第164页
 7.9 GIS与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结合的市场拓展分析实例第164-203页
  7.9.1 市场腹地的划分第164页
  7.9.2 建立模型第164-171页
  7.9.3 模型检验第171-172页
  7.9.4 市场开拓分析第172-190页
  7.9.5 市场扩张分析第190-193页
  7.9.6 市场退出分析第193-203页
第八章 总结第203-205页

论文共2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偶氮苯光学材料研制及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分子多能级系统量子干涉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