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RPC性能及研究状态 | 第15-22页 |
·RPC性能特点 | 第15-17页 |
·RPC试验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RPC工程应用现状 | 第19-21页 |
·预应力RPC梁性能特点 | 第21-22页 |
·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及沿革 | 第22-23页 |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30页 |
第2章 RPC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 第30-46页 |
·引言 | 第30页 |
·RPC原材料及特性 | 第30-32页 |
·RPC的试验配制 | 第32-33页 |
·RPC单轴抗压力学性能 | 第33-38页 |
·试验概况 | 第33-34页 |
·破坏形态及分析 | 第34-36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38页 |
·RPC抗拉力学性能 | 第38-42页 |
·试验概况 | 第38-39页 |
·破坏形态及分析 | 第39-40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0-42页 |
·RPC弹性模量的定义及分析 | 第42-44页 |
·RPC弹性模量定义 | 第42-43页 |
·弹性模量选定的误差分析 | 第43-44页 |
·RPC泊松比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预应力RPC梁受力全过程分析方法 | 第46-76页 |
·引言 | 第46页 |
·应力-应变关系 | 第46-51页 |
·RPC的单轴应力-应变关系 | 第46-49页 |
·钢筋的单轴应力-应变关系 | 第49-50页 |
·预应力筋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50-51页 |
·基于MARC的弹塑性分析 | 第51-60页 |
·RPC的屈服准则和破坏准则及参数确定 | 第52-58页 |
·加筋材料的屈服准则和破坏准则 | 第58-59页 |
·MARC非线性有限元模型 | 第59-60页 |
·基于截面的非线性分析 | 第60-66页 |
·截面破坏准则 | 第61页 |
·弯矩-曲率关系数值计算 | 第61-64页 |
·荷载-位移关系数值计算 | 第64-66页 |
·程序编制 | 第66页 |
·RPC梁计算结果试验验证 | 第66-74页 |
·非预应力RPC梁试验验证 | 第66-70页 |
·预应力RPC梁试验验证 | 第70-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4章 预应力RPC梁工作模式及承载力计算研究 | 第76-104页 |
·引言 | 第76页 |
·预应力RPC梁设计指标及设计目标 | 第76-80页 |
·预应力RPC梁设计指标研究 | 第76-79页 |
·预应力RPC梁分类及设计目标 | 第79-80页 |
·预应力RPC梁工作模式 | 第80-83页 |
·使用阶段工作模式建议 | 第80页 |
·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建议 | 第80-83页 |
·预应力RPC梁参数分析 | 第83-92页 |
·非预应力钢筋配筋率的影响 | 第84-86页 |
·预应力钢筋配筋率的影响 | 第86-87页 |
·混合配筋率的影响 | 第87-91页 |
·有效预应力的影响 | 第91-92页 |
·预应力RPC梁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92-102页 |
·极限承载力等效矩形计算 | 第92-95页 |
·等效矩形参数分析 | 第95-96页 |
·界限受压区高度 | 第96-97页 |
·极限承载力计算 | 第97-100页 |
·开裂承载力计算 | 第100-101页 |
·承载力控制设计算法 | 第101-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5章 预应力RPC梁承载力设计理论及可靠度参数研究 | 第104-136页 |
·引言 | 第104页 |
·RPC设计理论研究 | 第104-108页 |
·容许应力设计法 | 第104-105页 |
·破损强度设计法 | 第105-106页 |
·极限状态设计法 | 第106-107页 |
·基于可靠性理论的设计法 | 第107页 |
·RPC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提出 | 第107-108页 |
·RPC结构设计分项系数与可靠度方法 | 第108-116页 |
·结构安全度理论 | 第109-111页 |
·可靠性计算方法 | 第111-116页 |
·可靠性指标与分项系数的关系 | 第116页 |
·RPC设计变量及参数统计 | 第116-123页 |
·材料强度不确定性分析 | 第116-119页 |
·计算模式不确定性分析 | 第119-120页 |
·几何参数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120-121页 |
·荷载组合效应 | 第121-122页 |
·极限状态功能函数 | 第122-123页 |
·RPC预应力T梁设计系数计算 | 第123-134页 |
·开裂应力控制系数计算 | 第124-125页 |
·弯曲抗压分项系数计算 | 第125-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第6章 预应力RPC梁的试验研究 | 第136-150页 |
·引言 | 第136页 |
·RPC低高度梁设计 | 第136-141页 |
·截面尺寸 | 第136-138页 |
·设计荷载 | 第138-139页 |
·截面承载力计算 | 第139-141页 |
·试验设计及装置 | 第141-144页 |
·试验测点及布置 | 第141-142页 |
·试验加载过程 | 第142-144页 |
·试验结果及理论计算 | 第144-148页 |
·张拉阶段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 | 第144-145页 |
·加载阶段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 | 第145-147页 |
·破坏阶段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147-148页 |
·本章小结 | 第148-15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0-154页 |
·主要结论 | 第150-151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51-152页 |
·后续工作的展望 | 第152-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4页 |
附录 | 第164-188页 |
作者简历 | 第188-19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