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8页 |
·3-羟基丙酸的性质及应用领域 | 第9页 |
·3-羟基丙酸的市场情况 | 第9页 |
·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与3-羟基丙酸生产 | 第9-10页 |
·3-羟基丙酸的化学生产方法 | 第10页 |
·3-羟基丙酸的生物合成方法 | 第10-13页 |
·甘油的代谢途径 | 第10-12页 |
·葡萄糖代谢产3-羟基丙酸的途径 | 第12-13页 |
·生产菌种 | 第13页 |
·甘油代谢产3-羟基丙酸途径的关键酶 | 第13-15页 |
·甘油脱水酶 | 第13-14页 |
·乙醛脱氢酶 | 第14-15页 |
·微生物发酵3-羟基丙酸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基因工程菌发酵3-羟基丙酸的研究进展 | 第16页 |
·立题意义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酿酒酵母乙醛脱氢酶的克隆与表达 | 第18-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4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18页 |
·培养基 | 第18页 |
·主要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18-19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9页 |
·引物设计 | 第19页 |
·酿酒酵母总DNA 的提取 | 第19-20页 |
·PCR 反应 | 第20页 |
·质粒pUCtac 和质粒pEtac 的提取 | 第20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0-21页 |
·割胶回收DNA 片段 | 第21页 |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1-23页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乙醛脱氢酶(ALDH)活力的测定 | 第23-24页 |
·温度和pH 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24页 |
·ALDH 在大肠杆菌JM109 中表达 | 第24页 |
·重组菌 E.coli JM109 (pEtac-aldh)、E.coli JM109 (pUCtac-aldh)质粒稳定性分析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0页 |
·酿酒酵母总DNA 的提取 | 第24-25页 |
·PCR 克隆乙醛脱氢酶的基因片段 | 第25页 |
·重组质粒pUCtac-aldh、pEtac-aldh 的构建 | 第25-26页 |
·重组质粒稳定性分析 | 第26-27页 |
·重组菌乙醛脱氢酶酶活的测定 | 第27页 |
·重组菌乙醛脱氢酶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 第27-28页 |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SDS-PAGE 蛋白电泳分析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克雷伯氏菌甘油脱水酶的克隆与表达 | 第31-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31页 |
·培养基 | 第31页 |
·主要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31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1页 |
·引物设计 | 第31-32页 |
·液体培养 | 第32页 |
·肺炎克雷伯氏菌细菌总DNA 的提取 | 第32页 |
·PCR 克隆甘油脱水酶(DHAB)的DNA 片段 | 第32页 |
·质粒pEtac 的提取 | 第32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2页 |
·割胶回收DNA 片段 | 第32页 |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2-33页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33页 |
·甘油脱水酶(DHAB)活力的测定 | 第33-34页 |
·DHAB 在大肠杆菌JM109 中表达 | 第34页 |
·重组大肠杆菌JM109 (pEtac-dhaB)质粒稳定性分析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克雷伯氏菌总DNA 的提取 | 第34-35页 |
·PCR 克隆甘油脱水酶的基因片段 | 第35页 |
·重组质粒pEtac-dhaB 的构建 | 第35-36页 |
·重组质粒稳定性分析 | 第36页 |
·重组菌甘油脱水酶酶活的测定 | 第36-37页 |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7页 |
·SDS-PAGE 蛋白电泳分析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共表达基因工程菌利用甘油发酵产3-羟基丙酸 | 第39-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39页 |
·培养基 | 第39页 |
·工具酶和试剂 | 第39页 |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重组大肠杆菌JM109 (pEtac-dhaB,pUCtac-aldh)的构建 | 第39页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39-40页 |
·重组菌甘油脱水酶和乙醛脱氢酶酶活力的测定 | 第40页 |
·重组菌甘油脱水酶和乙醛脱氢酶在大肠杆菌E.coli JM109中表达 | 第40页 |
·重组大肠杆菌E.coli JM109 (pEtac-dhaB,pUCtac-aldh)稳定性分析 | 第40页 |
·重组菌发酵试验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8页 |
·共表达质粒的构建以及重组质粒稳定性分析 | 第40-41页 |
·重组质粒酶活力测定 | 第41页 |
·重组菌全细胞蛋白SDS-PAGE 电泳分析 | 第41-42页 |
·重组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2页 |
·HPLC 测定甘油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2-43页 |
·重组菌初步发酵产3-羟基丙酸的实验 | 第43-44页 |
·初始甘油浓度对重组菌发酵的影响 | 第44-45页 |
·酵母膏浓度对重组菌发酵的影响 | 第45-46页 |
·磷酸二氢钾浓度对重组菌发酵的影响 | 第46页 |
·维生素B_(12)浓度对重组菌发酵的影响 | 第46-47页 |
·接种量的影响 | 第47页 |
·IPTG对发酵的影响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主要结论 | 第49-50页 |
展望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