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一、选题的缘由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 第11页 |
三、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一、乡镇初中学生不良品德的现状 | 第12-18页 |
(一) 追求时尚,态度傲慢 | 第12-14页 |
(二) 沉迷网吧,无心向学 | 第14-16页 |
(三) 娇生惯养,害怕劳动 | 第16-17页 |
(四) 沾染毒品,跃跃欲试 | 第17-18页 |
二、乡镇初中学生不良品德的成因分析 | 第18-28页 |
(一) 外部消极因素的影响是造成青少年学生行为偏差的客观原因 | 第18-24页 |
1、家庭的影响 | 第18-20页 |
2、社会的影响 | 第20-22页 |
3、学校教育失误的影响 | 第22-24页 |
(二) 内在不良心理因素的诱发是造成乡镇初中学生行为偏差的主要原因 | 第24-28页 |
1、自负心态 | 第24-25页 |
2、自卑心态 | 第25页 |
3、逆反心态 | 第25-27页 |
4、拜金心理 | 第27-28页 |
三、乡镇初中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治对策 | 第28-41页 |
(一) 开拓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 第28-31页 |
1、真挚的呵护,爱心的使然 | 第28-29页 |
2、温馨的家庭,慰藉的心灵 | 第29页 |
3、完整的家庭,美好的心态 | 第29-30页 |
4、科学的家教,健康的孩子 | 第30页 |
5、不断的反思,沟通的法宝 | 第30-31页 |
(二) 开拓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 第31-36页 |
1、狠抓素质教育 | 第32页 |
2、丰富校园文化 | 第32-33页 |
3、多关心品德不良的学生 | 第33-34页 |
4、拓宽家校渠道 | 第34-36页 |
(三) 开拓一个良好的心育环境 | 第36-37页 |
1、加强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 第36页 |
2、开设心理咨询室,排除学生心理障碍 | 第36-37页 |
(四) 开拓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37-38页 |
1、切实加强网吧管理 | 第37-38页 |
2、创建健康的文化领域 | 第38页 |
3、构建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 | 第38页 |
(五) 建立各种不良品德的预防机制 | 第38-41页 |
1、强化家庭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 第38-39页 |
2、扎实开展素质教育,预防学生厌学与逃学 | 第39页 |
3、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 第39页 |
4、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 第39-40页 |
5、建立城区娱乐场所监管小分队 | 第40页 |
6、建立城区娱乐场所激励机制 | 第40页 |
7、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 第40-41页 |
四、乡镇初中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治效果 | 第41-44页 |
(一) 艰苦工作,不曾放弃 | 第41-42页 |
(二) 持之以恒,学会转化 | 第42-43页 |
(三) 不负众望,硕果累累 | 第43-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注释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