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古龙武侠小说语言风格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25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6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6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6页 |
第二节 语言风格研究概况 | 第6-20页 |
一、什么是风格 | 第6-7页 |
二、语言风格 | 第7-12页 |
三、语言风格的基本特征和构成因素 | 第12-15页 |
四、语言风格的类型 | 第15-19页 |
五、语言风格与文章风格、文学风格 | 第19-20页 |
第三节 金庸、古龙新派武侠小说语言风格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一、武侠小说语言风格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二、金庸、古龙新派武侠小说语言风格研究概述 | 第21-22页 |
第四节 本文采用的理论、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22-25页 |
一、本文采用的理论与方法 | 第22-23页 |
二、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第二章 金庸武侠小说语言风格 | 第25-43页 |
第一节 金庸及其武侠作品简介 | 第25页 |
第二节 金庸武侠小说的语言风格 | 第25-33页 |
一、质朴平实的《连城诀》 | 第26-28页 |
二、豪放典雅的《天龙八部》 | 第28-30页 |
三、蕴藉俊逸的《白马啸西风》 | 第30-31页 |
四、诙谐通俗的《鹿鼎记》 | 第31-33页 |
第三节 金庸武侠小说语言风格流 | 第33-43页 |
一、第一个阶段为语言风格的起步阶段 | 第33-34页 |
二、第二个阶段为语言风格的发展阶段 | 第34-37页 |
三、第三个阶段为语言风格的成熟阶段 | 第37-39页 |
四、第四个阶段为语言风格的高峰阶段 | 第39-43页 |
第三章 古龙武侠小说语言风格 | 第43-52页 |
第一节 古龙及其武侠作品简介 | 第43页 |
第二节 古龙武侠小说语言风格特点 | 第43-47页 |
一、繁丰华丽的《浣华洗剑录》 | 第44页 |
二、清新俊逸而又不失幽默的《楚留香传奇》系列 | 第44-45页 |
三、奇崛含蓄的《七种武器》系列 | 第45-46页 |
四、简洁明快的《欢乐英雄》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古龙武侠小说语言风格流变 | 第47-52页 |
一、第一阶段为语言风格模仿期 | 第47-49页 |
二、第二阶段为语言风格独立期 | 第49-50页 |
三、第三阶段为语言风格成熟期 | 第50-52页 |
第四章 金庸与古龙武侠小说语言风格比较 | 第52-60页 |
第一节 个人风格的异同 | 第52-53页 |
一、风格即人——“侠之大者”与“浪子悲客” | 第52-53页 |
二、金庸、古龙武侠小说语言个人风格的总体差异 | 第53页 |
第二节 金庸古龙武侠小说语言表现风格比较 | 第53-57页 |
一、语言表现风格比较之一:繁丰与简洁 | 第54-55页 |
二、语言表现风格比较之二:平实与奇崛 | 第55-56页 |
三、语言表现风格比较之三:客观严谨与主观疏放 | 第56-57页 |
第三节 金庸、古龙武侠小说语言风格差异评述 | 第57-60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0-62页 |
注释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