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冠层光合生理特征的时空动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光响应曲线模型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气孔导度模型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光合作用机理简介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试验概况 | 第16-20页 |
2.1 试验场地及材料 | 第16-18页 |
2.2 试验数据的测量 | 第18页 |
2.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模型介绍 | 第20-25页 |
3.1 直角双曲线模型 | 第20-21页 |
3.2 非直角双曲线模型 | 第21页 |
3.3 指数函数模型 | 第21-22页 |
3.4 叶子飘模型 | 第22-23页 |
3.5 气孔导度模型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四种光响应模型拟合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25-38页 |
4.1 不同生育期叶片拟合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25-31页 |
4.1.1 不同生育期光合-光响应曲线 | 第25-27页 |
4.1.2 不同生育期拟合残差分布图及残差平方和 | 第27-29页 |
4.1.3 不同生育期光合特征参数 | 第29-31页 |
4.2 不同部位叶片拟合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31-36页 |
4.2.1 不同叶位光合-光响应曲线 | 第31-33页 |
4.2.2 不同叶位拟合残差分布图及残差平方和 | 第33-35页 |
4.2.3 不同叶位光合特征参数 | 第35-36页 |
4.3 小结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夏玉米全生育期光合-光响应曲线拟合 | 第38-43页 |
5.1 光合模型及拟合叶片的选择 | 第38页 |
5.2 拟合图与特征参数 | 第38-41页 |
5.3 小结 | 第41-43页 |
第六章 气孔导度与光合过程的耦合 | 第43-48页 |
6.1 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 | 第43-44页 |
6.2 气孔导度与光合有效辐射 | 第44-46页 |
6.3 小结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