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邓小平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

内容提要第1-9页
前言第9-15页
 一、本课题的研究范围第9-10页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0-13页
 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目的第13-15页
第一章:邓小平发展观的思想基础第15-45页
 一、“思想继承”的本质第16-23页
  1、思想是怎么形成的第17-18页
  2、继承思想要依靠思想自身具有的客观性第18-21页
  3、继承思想活动的基本原理第21-23页
 二、发展观中的思维方式变革第23-39页
  1、文革以来的抽象发展观及其抽象思维方式第23-27页
  2、对真理与认识论结构的恢复第27-29页
  3、对认识的“前理解”的尊重第29-31页
  4、邓小平发展观中的历史性解释原则第31-39页
 三、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重新确立第39-45页
  1、真理是具体的第39-40页
  2、真理是历史的第40-42页
  3、真理具有相对性第42页
  4、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原则的恢复第42-45页
第二章:邓小平发展观的实质第45-81页
 一、发展观概念的提出第46-51页
  1、作为“哲学反思”结果的“发展观”第46-47页
  2、邓小平的“发展观”概念需要我们去“解读”第47-48页
  3、邓小平“发展观”概念的内涵第48-51页
 二、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本性第51-66页
  1、邓小平发展观中生产力的作用第51-61页
  2、邓小平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第61-66页
 三、当代中国共产主义逻辑的新起点第66-81页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第66-71页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理论内涵第71-72页
  3、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72-74页
  4、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74-76页
  5、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国际背景第76-81页
第三章:邓小平发展观的内容第81-115页
 一、邓小平发展观实现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转向”第82-91页
  1、邓小平的发展观革命第82-86页
  2、“文革”:对经典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误用”第86-89页
  3、从“阶级斗争”到“生产力发展”的转向第89-91页
 二、邓小平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理解第91-101页
  1、发展观所提出的目标逻辑第92-94页
  2、从“抽象”回到“具体”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第94-97页
  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理解第97-101页
 三、改革:邓小平发展观中的实践性环节第101-115页
  1、经济体制改革第102-106页
  2、政治体制改革第106-111页
  3、科技体制改革第111-115页
第四章:邓小平发展观的终极指向第115-134页
 一、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第116-120页
  1、人类的理想性生存方式第116-117页
  2、青年马克思的理想第117-119页
  3、共产主义的理想性第119-120页
 二、邓小平的发展观不是“实用主义”第120-125页
  1、对“极端理想主义”价值观念的废黜第121页
  2、“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第121-123页
  3、“摸论”和“猫论”并不遮蔽“理想主义”第123-125页
 三、邓小平发展观的终极指向第125-134页
  1、邓小平发展观的终极指向是“以人为本”第125-128页
  2、邓小平发展观的终极指向是共产主义第128-131页
  3、邓小平发展观的终极指向是世界历史第131-134页
第五章: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价值第134-155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第134-138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第134-135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第135-136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第136-138页
 二、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继承第138-142页
  1、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实质的继承第138-139页
  2、对邓小平发展观中“经济优先原则”的继承第139-141页
  3、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观的方法论继承第141-142页
 三、科学发展观对邓小平发展观的超越第142-155页
  1、从“建设”到“发展”的转变第142-145页
  2、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根据第145-147页
  3、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论超越第147-149页
  4、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文明”含义第149-151页
  5、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原则第151-152页
  6、科学发展观的“和谐社会”思想第152-155页
结语第155-157页
 一、邓小平发展观实现了思维方式的革命第155页
 二、邓小平的发展观是历史进步论第155-156页
 三、邓小平发展观的实质第156页
 四、论文创新观点第156-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相关科研成果第162-163页
中文摘要第163-167页
 Abstract第167-172页
后记第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詹姆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
下一篇:意识形态认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