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8页 |
导论 | 第8-19页 |
第一章 詹姆逊:兼容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 | 第19-38页 |
第一节 从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到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路向 | 第19-26页 |
一、文学批评中显露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意蕴 | 第20-21页 |
二、理论研究中带有浓厚的马克思主义印记 | 第21-24页 |
三、学术争论中阐明自己的后现代主义观点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左翼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 第26-33页 |
一、与众不同的具有辩证思维的后现代理论家 | 第26-29页 |
二、始终保持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新马克思主义批评家 | 第29-32页 |
三、詹姆逊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身份定位 | 第32-33页 |
第三节 理论风格与特征 | 第33-38页 |
一、兼容并蓄中体现思想的整体性与统一性 | 第35-36页 |
二、批判继承中彰显理论的独创性与坚定性 | 第36-38页 |
第二章 在肯定性、否定性与批判性中把握后现代主义 | 第38-73页 |
第一节 詹姆逊对后现代的肯定性维度 | 第38-53页 |
一、关于后现代概念 | 第39-41页 |
二、关于后现代存在与否的争论 | 第41-47页 |
三、詹姆逊对后现代状况的认同 | 第47-53页 |
第二节 詹姆逊对后现代的否定性维度 | 第53-61页 |
一、在揭示后现代转变中体现其否定性维度 | 第53-56页 |
二、在阐述后现代主义特征中体现其否定性维度 | 第56-61页 |
第三节 詹姆逊对后现代的批判性维度 | 第61-73页 |
一、后现代阶段是晚期资本主义阶段 | 第61-66页 |
二、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 第66-73页 |
第三章 在历史性、总体性与辩证性中把握马克思主义 | 第73-119页 |
第一节 詹姆逊的历史主义概念 | 第74-90页 |
一、马克思主义解释模式在本质上是历史主义 | 第74-78页 |
二、马克思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关系 | 第78-84页 |
三、作为政治无意识的历史 | 第84-90页 |
第二节 詹姆逊的总体性思想 | 第90-104页 |
一、受卢卡奇式总体性概念的影响 | 第90-95页 |
二、在解读阿多诺中阐述总体性思想 | 第95-100页 |
三、后现代主义对马克思总体性的挑战 | 第100-104页 |
第三节 詹姆逊的辩证思维 | 第104-119页 |
一、辩证法震撼的存在是真正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标志 | 第105-110页 |
二、矛盾的辩证风格蕴涵着丰富的政治意蕴 | 第110-115页 |
三、詹姆逊论辩证思维 | 第115-119页 |
第四章 在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间建构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 | 第119-164页 |
第一节 后现代视域中詹姆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守 | 第120-135页 |
一、晚期资本主义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 第120-124页 |
二、社会主义依然生机盎然 | 第124-127页 |
三、马克思主义主导符码依然有效 | 第127-132页 |
四、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揭示晚期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 第132-135页 |
第二节 后现代视域中詹姆逊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 | 第135-149页 |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论来分析后现代主义 | 第137-141页 |
二、运用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理论来分析后现代主义 | 第141-143页 |
三、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和辩证的方法形成其“后现代性的二律背反”理论 | 第143-149页 |
第三节 后现代视域中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意蕴 | 第149-164页 |
一、马克思主义是“不可逾越的地平线” | 第150-156页 |
二、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意蕴 | 第156-164页 |
第五章 詹姆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批判 | 第164-189页 |
第一节 詹姆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建设性维度 | 第165-175页 |
一、坚守一种开放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 | 第165-169页 |
二、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领域 | 第169-171页 |
三、在讨论全球化问题中深入揭示资本主义矛盾 | 第171-175页 |
第二节 詹姆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矛盾困境、不足缺陷 | 第175-182页 |
一、理论的矛盾与困境 | 第175-178页 |
二、理论的不足与缺陷 | 第178-182页 |
第三节 詹姆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影响 | 第182-189页 |
一、产生众多研究后现代主义的学者和成果 | 第182-184页 |
二、引发现代性语境下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讨论热潮 | 第184-189页 |
结语 | 第18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19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198-199页 |
中文摘要 | 第199-203页 |
Abstract | 第203-207页 |
致谢 | 第207-2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