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9页 |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 第8-10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自主创新的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知识学习的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文献评述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38页 |
·企业知识理论 | 第19-24页 |
·企业知识理论的渊源 | 第19-20页 |
·企业知识内涵及分类的梳理 | 第20-22页 |
·知识学习内涵及方式的探讨 | 第22-24页 |
·自主创新理论 | 第24-33页 |
·自主创新的内涵及特征 | 第24-26页 |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本质的探讨 | 第26-30页 |
·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模式分析 | 第30-33页 |
·知识学习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联分析 | 第33-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知识学习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机理分析 | 第38-49页 |
·知识学习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作用机理 | 第38-42页 |
·面向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知识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5页 |
·知识主体所处的知识位势 | 第42-44页 |
·知识主体的知识相关能力 | 第44-45页 |
·知识学习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互动 | 第45-48页 |
·知识学习优化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互动机理 | 第45-47页 |
·知识学习恶化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互动机理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基于外生型知识学习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 | 第49-69页 |
·外生型知识学习 | 第49-53页 |
·外生型知识的来源 | 第49-51页 |
·外生型知识学习的一般路径与实现对策 | 第51-53页 |
·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引进模式分析 | 第53-61页 |
·引进模式中的知识学习过程分析 | 第54-59页 |
·引进模式对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促进 | 第59-61页 |
·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合作模式分析 | 第61-64页 |
·合作模式中的知识学习过程分析 | 第61-62页 |
·合作模式对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促进 | 第62-64页 |
·案例分析:广日电梯基于外生型知识学习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 | 第64-68页 |
·广日电梯知识学习与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互动分析 | 第64-65页 |
·广日电梯各阶段创新模式的选择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基于内生型知识学习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 | 第69-86页 |
·内生型知识学习 | 第69-72页 |
·内生型知识的来源 | 第69-70页 |
·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隐性知识转化分析 | 第70-72页 |
·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原创模式 | 第72-78页 |
·原创模式中的知识学习方式分析 | 第72-76页 |
·原创模式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促进 | 第76-78页 |
·案例分析:中兴通讯基于内生型知识学习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 | 第78-85页 |
·促进隐性知识转化的内生型知识学习分析 | 第79-81页 |
·中兴通讯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轨迹 | 第81-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研究结论 | 第86-87页 |
·研究展望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工作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