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页 |
第一章 证明制度基本概念的论述 | 第9-19页 |
第一节 证明责任概述 | 第9-12页 |
第二节 证明标准概述 | 第12-14页 |
第三节 证明评价概述 | 第14-19页 |
第二章 证明制度中证明责任、证明标准和证明评价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19-32页 |
第一节 证明责任与证明评价之间的关系 | 第19-22页 |
一、主观的证明责任对法官证明评价的影响 | 第19页 |
二、客观的证明责任对法官证明评价的影响 | 第19-20页 |
三、事实被评价为真伪不明对客观的证明责任适用的影响 | 第20-22页 |
四、证明标准影响主观的证明责任和客观的证明责任的负担 | 第22页 |
第二节 证明标准与证明评价之间的关系 | 第22-29页 |
一、证明标准对证明评价活动的影响 | 第23-24页 |
二、证明标准或者证明标准的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对证明评价活动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三、主观的证明责任对证明标准的影响 | 第25-27页 |
四、客观的证明责任对证明标准的影响 | 第27-28页 |
五、我国当前的制度环境中证明标准和证明评价的主观化趋势 | 第28-29页 |
第三节 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之间的关系 | 第29-32页 |
一、证明标准对主观的证明责任负担的影响 | 第29-30页 |
二、证明标准对客观的证明责任分配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三、证明标准和客观的证明责任的功能有接近的趋势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证明责任、证明标准与证明评价的制度协调 | 第32-38页 |
第一节 证明责任、证明标准与证明评价之间在制度层面上的关系 | 第32-35页 |
第二节 证明责任、证明标准与证明评价的制度协调 | 第35-38页 |
一、协调证明责任、证明标准和证明评价三者之间的关系的途径 | 第35-36页 |
二、对证据制度以及相关制度的设计要避免在制度和制度的实现之间划等号 | 第36-38页 |
注释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