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法解释方法及其适用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刑法解释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11-24页 |
第一节 刑法解释的必要性及解释方法的价值 | 第11-14页 |
一、刑法规范解释的必要性 | 第11-13页 |
二、刑法解释方法的价值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刑法解释方法适用的立场分析 | 第14-20页 |
一、刑法解释目标的学说要览 | 第14-16页 |
二、刑法解释目标诸学说评析 | 第16-17页 |
三、适用刑法解释方法的应有立场——客观主义解释论 | 第17-20页 |
第三节 刑法解释方法适用的制约因素 | 第20-24页 |
一、罪刑法定主义——从刑法的基本原则出发 | 第20-21页 |
二、刑法的谦抑性——从刑法哲学出发 | 第21-22页 |
三、“两个效果的统一”——从刑事司法政策出发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具体刑法解释方法之辨析 | 第24-44页 |
第一节 刑法解释方法的分类 | 第24-28页 |
一、关于一般法律解释方法分类的学说 | 第24-25页 |
二、有关刑法解释方法分类的学说及评析 | 第25-27页 |
三、本文采用的分类法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文义解释 | 第28-33页 |
一、文义解释的价值 | 第28-29页 |
二、文义解释的方法 | 第29-31页 |
三、文义解释的局限性和反思 | 第31-33页 |
第三节 体系解释 | 第33-36页 |
一、体系解释的意义 | 第33-34页 |
二、刑法体系解释的方法 | 第34-35页 |
三、刑法体系解释的局限 | 第35-36页 |
第四节 法意解释 | 第36-38页 |
一、法意解释的根据和价值 | 第36-37页 |
二、法意解释的局限性 | 第37-38页 |
第五节 比较解释 | 第38-40页 |
一、比较解释的外延 | 第38-39页 |
二、比较解释的必要性 | 第39页 |
三、比较解释的运用 | 第39-40页 |
第六节 目的解释 | 第40-44页 |
一、目的解释的意义 | 第40-41页 |
二、目的的确定 | 第41-42页 |
三、对目的解释的制约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刑法解释方法的适用规则 | 第44-54页 |
第一节 刑法解释方法适用规则的理论分析 | 第44-48页 |
一、法学界的观点 | 第44-46页 |
二、本文归纳的适用规则 | 第46-48页 |
第二节 回归实践——对“许霆案”的分析 | 第48-54页 |
一、定罪的焦点——对“秘密窃取”的解释 | 第49-51页 |
二、量刑的基点——是否构成盗窃金融机构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5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