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 空白罪状概说 | 第12-19页 |
(一) 空白罪状的界定与评析 | 第12-16页 |
(二) 空白罪状的特征及分类 | 第16-19页 |
二. 空白罪状的存在基础 | 第19-32页 |
(一) 空白罪状的理论基础 | 第19-31页 |
1. 空白罪状与罪刑法定主义之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 空白罪状与法律专属性原则和法律确定性原则 | 第22-27页 |
3. 空白罪状与刑法谦抑性原则 | 第27-28页 |
4. 空白罪状与刑法社会机能 | 第28-31页 |
(二) 空白罪状的现实基础 | 第31-32页 |
1. 空白罪状产生的内在原因 | 第31页 |
2. 空白罪状产生的外在原因 | 第31-32页 |
3. 空白罪状存在的现实原因 | 第32页 |
三. 我国刑法中空白罪状存在的现实问题 | 第32-35页 |
(一) 我国97刑法及修正案中空白罪状的立法现状 | 第32-34页 |
(二) 我国刑法中空白罪状所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四. 空白罪状的完善建议 | 第35-38页 |
(一) 严格限制空白罪状的立法范围 | 第36页 |
(二) 明确空白罪状的参照规范 | 第36页 |
(三) 刑法应积极应对参照规范的变动而导致实质上犯罪范围的变化 | 第36-37页 |
(四) 对涉及空白罪状的司法解释应严格贯彻罪刑法定主义 | 第37页 |
(五) 故意、过失分条款设立,以体现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