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偏压既有隧道衬砌变异影响因素分析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国内外隧道现状及选题意义 | 第11-14页 |
| ·国内外隧道现状 | 第11-13页 |
| ·论文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 ·隧道偏压的形成原因、类型和研究方法 | 第14-19页 |
| ·隧道偏压形成原因及类型 | 第14-17页 |
| ·常用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论文概述 | 第19-21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第2章 偏压隧道研究方案设计 | 第21-40页 |
| ·偏压隧道衬砌变异的影响条件 | 第21页 |
| ·偏压隧道衬砌变异的分析条件 | 第21-26页 |
| ·二次衬砌条件 | 第21-23页 |
| ·初期支护条件 | 第23-24页 |
| ·围岩条件 | 第24-25页 |
| ·地形条件 | 第25-26页 |
| ·正交设计的基础理论 | 第26-32页 |
| ·正交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发展 | 第26页 |
| ·正交设计的步骤 | 第26-27页 |
| ·正交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 ·正交设计的方差分析 | 第28-32页 |
| ·偏压隧道研究方案设计 | 第32-39页 |
| ·隧道概况及试验指标 | 第32-34页 |
| ·地形因素计算方案设计 | 第34-35页 |
| ·围岩因素计算方案设计 | 第35-36页 |
| ·衬砌因素计算方案设计 | 第36-38页 |
| ·三维模型计算方案设计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3章 偏压隧道有限元平面模型分析 | 第40-77页 |
| ·有限元计算理论基础 | 第40-46页 |
| ·ANSYA软件简介 | 第40-41页 |
| ·ANSYS仿真计算过程 | 第41-45页 |
| ·有限元模拟计算假定 | 第41-42页 |
| ·计算模型选择 | 第42-43页 |
| ·初期支护结构的模拟 | 第43页 |
| ·屈服准则 | 第43-45页 |
| ·单元类型及边界条件 | 第45-46页 |
| ·地形因素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46-54页 |
| ·计算参数取值 | 第46页 |
| ·建模 | 第46-48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8-54页 |
| ·围岩条件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54-73页 |
| ·计算参数选取 | 第54-55页 |
| ·结算结果及分析 | 第55-73页 |
| ·衬砌因素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73-76页 |
| ·计算参数选取 | 第73-74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74-76页 |
| ·本章小节 | 第76-77页 |
| 第4章 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77-99页 |
| ·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基础 | 第77-82页 |
| ·计算模型的选择 | 第77页 |
|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的选择 | 第77-79页 |
|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79-80页 |
| ·破坏准则 | 第80-81页 |
| ·ANSYS中钢筋混凝土开裂模拟 | 第81页 |
| ·三维有限元计算的简化与假定 | 第81-82页 |
| ·建立三维模型 | 第82-83页 |
| ·模型几何尺寸及边界条件 | 第82页 |
| ·模型计算参数 | 第82-83页 |
| ·计算结果 | 第83-87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7-97页 |
| ·计算位移的正交分析 | 第87-88页 |
| ·衬砌应力与开裂分析 | 第88-89页 |
| ·衬砌位移—围岩压力分析 | 第89-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9-102页 |
| ·论文结论 | 第99-100页 |
| ·建议 | 第100-101页 |
| ·论文不足 | 第101-102页 |
| 致谢 | 第102-10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所参加科研项目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