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土壤信息系统建立初步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2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土壤信息系统发展概况 | 第11-16页 |
·土壤信息系统的概念 | 第11页 |
·国外土壤信息系统的研究概述 | 第11-14页 |
·国内土壤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土壤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6页 |
·土壤肥力评价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开发软硬件环境 | 第20-26页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0-21页 |
·土壤 | 第20页 |
·地形 | 第20页 |
·水文 | 第20-21页 |
·气候 | 第21页 |
·植被 | 第21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1-22页 |
·人口与劳力 | 第21页 |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 第21-22页 |
·开发软、硬件环境 | 第22-26页 |
·硬件环境 | 第22页 |
·软件环境 | 第22-26页 |
·ArcObject 简要介绍 | 第22-24页 |
·Visual Basic 6.0 简要介绍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系统的开发设计 | 第26-33页 |
·设计目标 | 第26页 |
·设计原则 | 第26-27页 |
·需求分析 | 第27-28页 |
·陕西省土壤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及功能设计 | 第28-30页 |
·框架结构的设计 | 第28页 |
·空间数据管理模块 | 第28-29页 |
·属性数据管理模块 | 第29页 |
·应用模块 | 第29-30页 |
·数据输出模块 | 第30页 |
·系统的开发方式 | 第30-32页 |
·系统的开发方式比较及选择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土壤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 第33-42页 |
·土壤数据库设计的原则 | 第33-34页 |
·土壤数据库设计的主要任务 | 第34页 |
·土壤数据库数据基础 | 第34页 |
·空间数据基础 | 第34页 |
·属性数据基础 | 第34页 |
·土壤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立 | 第34-37页 |
·土壤空间数据库的设计 | 第34-36页 |
·土壤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36-37页 |
·土壤属性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 第37-41页 |
·数据标准化 | 第37-38页 |
·土壤分类编码的设计 | 第38-40页 |
·土壤属性数据库结构设计 | 第40-41页 |
·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连接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与功能 | 第42-49页 |
·系统的用户界面 | 第42-43页 |
·基本操作功能 | 第43页 |
·图层管理 | 第43-45页 |
·图层渲染 | 第43-44页 |
·图层属性管理 | 第44-45页 |
·属性数据管理 | 第45-47页 |
·属性数据编辑 | 第45-46页 |
·属性数据的查询 | 第46页 |
·属性数据的统计 | 第46-47页 |
·土壤肥力评价模型 | 第47-48页 |
·图形输出 | 第48-49页 |
第六章 土壤信息系统支持下的陕西省土壤肥力评价 | 第49-58页 |
·土壤肥力评价模型 | 第49页 |
·土壤肥力评价数据基础 | 第49-50页 |
·土壤肥力评价过程 | 第50-53页 |
·评价因素选择及其权重确定 | 第50-51页 |
·评价单元的划分 | 第51页 |
·单因素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 第51-53页 |
·土壤肥力质量分析评价 | 第53-54页 |
·陕西土壤肥力质量总体评价 | 第53-54页 |
·陕西省各地市土壤肥力分布统计 | 第54页 |
·陕西省各县土壤肥力分布情况 | 第54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54-58页 |
·讨论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页 |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附录 | 第6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