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新种质抗条锈基因的SSR标记定位与分子作图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30页
   ·小麦抗条锈病的研究状况第10-11页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和流行趋势第11页
   ·抗条锈病基因研究第11-16页
     ·抗条锈基因定位第11-14页
     ·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第14页
     ·抗条锈病基因的显隐性第14-15页
     ·抗性基因的连锁遗传第15-16页
   ·小麦抗条锈病遗传第16-24页
     ·传统遗传学方法第16页
     ·数量遗传学方法第16-17页
     ·基因推导法第17-18页
     ·非整倍体法第18页
     ·分子标记在小麦抗条锈病基因中的研究第18-24页
   ·SSR 标记在作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第24-26页
     ·SSR 标记在小麦及其亲缘种遗传作图中的应用第24-25页
     ·SSR 标记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应用第25页
     ·SSR 标记在小麦基因定位中的应用第25-26页
   ·小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第26-27页
     ·小麦连锁图构建步骤第26页
     ·小麦连锁图的研究进展第26页
     ·构建小麦连锁图的群体第26-27页
   ·小麦抗病新基因的来源以及发掘新基因的方法第27-28页
     ·小麦抗病基因的来源第27页
     ·新基因发掘的方法第27-28页
   ·论文设计第28-30页
     ·立题依据第28-30页
第二章 小麦抗条锈新种质体克2 号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第30-37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实验材料第30页
     ·体克2 号抗条锈病鉴定和评价第30-31页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第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5页
     ·体克2 号×辉县红F_2 群体对条中31 号抗病指数的次数分布和卡方测验第31-33页
     ·F_2 群体对条中31 号抗病反应型的遗传模型第33-34页
     ·F_2 群体对条中31 号抗病反应型的适合性检验第34页
     ·F-2 群体对条中31 抗病反应型的遗传参数的估计第34-35页
   ·讨论第35-37页
     ·关于高质接种的问题第35页
     ·关于保护第一片叶(即接种叶)的问题第35页
     ·关于用数量遗传方法分析小麦抗条锈性第35-37页
第三章 体克2 号抗条锈基因定位和分子作图第37-49页
   ·材料和方法第37-41页
     ·材料第37-38页
     ·方法第38-41页
     ·遗传距离的估算第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47页
     ·DNA 提取效果检测第41页
     ·体克2 号抗条锈基因SSR 分子标记和染色体定位第41-47页
   ·讨论第47-49页
第四章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60页
致谢第60-61页
作者简介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优质杂交小麦F1品质组配规律及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规律的研究
下一篇: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的制种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