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的制种技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2页
   ·杂交小麦研究利用的现状第9-14页
     ·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第9-10页
     ·1B/1R 和非1B/1R 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B/1R 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选育第10-11页
       ·非1B/1R 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选育第11页
       ·1B/1R 和非1B/1R 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比较第11-12页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核质互作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选育第12-13页
       ·核型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选育第13-14页
   ·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的研究第14-20页
     ·杂交小麦制种中亲本特性对异交结实的影响第14-17页
       ·花期相遇的研究第14页
       ·花药大小,花粉数量及活力对异交结实的影响第14-15页
       ·颖壳开张角度及持续时间对异交结实的影响第15-16页
       ·柱头外露及活力对异交结实的影响第16-17页
       ·亲本株高差异的研究第17页
     ·杂交小麦制种中制种技术对异交结实的影响第17-19页
       ·播幅与行比对异交结实的影响第17-18页
       ·人工辅助授粉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第18页
       ·混合制种新体系的初步研究第18-19页
     ·杂交小麦制种中外源激素对亲本特性的影响第19-20页
       ·外源激素对小麦生育时期的调节作用第19页
       ·外源激素对小麦株高的调节作用第19-20页
       ·激素对其它性状的调节作用第20页
   ·本研究的内容及目的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外源激素对小麦温敏不育系制种效果的研究第22-33页
   ·材料和方法第22-23页
     ·供试材料及药剂第22页
     ·试验情况第22页
     ·试验设计第22-23页
     ·田间调查第23页
       ·生育时期第23页
       ·群体动态第23页
       ·花器性状第23页
       ·柱头生活力调查第23页
       ·株高、结实率及测产第23页
     ·数据处理第23页
   ·结果与分析第23-30页
     ·不同处理对不育系生育时期的影响第23-24页
     ·多效唑拌种对不育系株高的效应第24-25页
     ·多效唑拌种对不育系分蘖及成穗的效应第25页
     ·多效唑拌种和赤霉素配合使用对不育系花器性状的效应第25-26页
     ·多效唑拌种和赤霉素配合使用对不育系柱头生活力的影响第26-28页
     ·多效唑拌种和赤霉素配合使用对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的效应第28-30页
   ·讨论第30-33页
     ·激素对杂交小麦不育系生育时期的影响第30-31页
     ·激素对杂交小麦不育系花器性状的影响第31页
     ·激素对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的效应第31-33页
第三章 常规制种(父母本分行相邻)中亲本株高差对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的影响第33-37页
   ·材料和方法第33-34页
     ·试验材料第33页
     ·试验情况第33页
     ·田间调查第33页
     ·数据处理第33-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36页
     ·2005~2006 季度中亲本不同株高差对异交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第34-35页
     ·2006~2007 季度中亲本不同株高差对异交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第35-36页
   ·讨论第36-37页
第四章 亲本花期和株高差对杂交小麦混合制种的研究第37-41页
   ·材料和方法第37-38页
     ·试验材料第37页
     ·试验方法第37-38页
     ·田间调查第38页
   ·结果与分析第38-39页
   ·讨论第39-41页
第五章 结论第41-42页
   ·外源激素能够改善不育系群体异交特性,提高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第41页
   ·常规制种中亲本株高差对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的影响第41页
   ·混合制种中亲本花期差和株高差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9页
附录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作者简介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新种质抗条锈基因的SSR标记定位与分子作图
下一篇: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和YS型温敏不育系花粉败育与活性蛋白及主要代谢酶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