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法上的劳工团结权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中国法上的劳工团结权构造 | 第11-24页 |
第一节 劳工团结权的法律渊源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劳工团结权的主体 | 第12-14页 |
一、 对主体概括性的规定 | 第13页 |
二、 对主体限制性的规定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劳工团结权的具体内容 | 第14-22页 |
一、 个体劳工团结权的内容 | 第14-17页 |
二、 集体劳工团结权的内容 | 第17-22页 |
第四节 劳工团结权的救济 | 第22-24页 |
一、 通过行政行为救济 | 第22-23页 |
二、 通过民事诉讼救济 | 第23页 |
三、 通过刑事诉讼救济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中国法上的劳工团结权评析 | 第24-35页 |
第一节 工会的组建与撤销规范评析 | 第24-28页 |
一、 劳工组建工会的规范 | 第24-26页 |
二、 劳工撤销工会的规范 | 第26-27页 |
三、 中国工会一元化的影响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工会的加入与退出规范评述 | 第28-30页 |
一、 劳工加入工会的规范 | 第28-29页 |
二、 劳工退出工会的规范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劳工团结权救济规范评析 | 第30-35页 |
一、 中国法上的不当劳动行为 | 第30-33页 |
二、 中国法上侵犯劳工团结权行为的救济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劳工团结权保障的国家义务 | 第35-42页 |
第一节 中国劳工团结权的宪法属性 | 第35-37页 |
一、 劳工团结权宪法属性之争议 | 第35-36页 |
二、 劳工团结权的宪法属性——劳动权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劳工团结权实现的国家义务 | 第37-42页 |
一、 国家对劳工团结权的尊重义务 | 第38-40页 |
二、 国家对劳工团结权的保障 | 第40-42页 |
第四章 中国劳工团结权的立法趋势 | 第42-51页 |
第一节 中国劳工团结权立法思想的转变 | 第42-44页 |
一、 人权保障成为劳工团结权立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 第42页 |
二、 工会角色由国家机关回归为职业化的自治组织 | 第42-43页 |
三、 市场经济的多元化要求工会组织的多元化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国际公约对中国劳工团结权立法的影响 | 第44-47页 |
一、 WTO核心劳工标准中团结权规范的影响 | 第44-46页 |
二、 两个人权公约中团结权规范的影响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劳工团结权立法之完善 | 第47-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