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教育中的育德功能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第8-13页
   ·本课题的依据及其意义第8-9页
     ·课题研究的依据第8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8-9页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综述第9-10页
   ·本课题的研究框架、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与不足第10-13页
     ·课题研究框架第10-11页
     ·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与不足第11-13页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队伍功能的历史考察第13-19页
   ·高校辅导员队伍功能的演变第13-16页
   ·大学教育的实质第16-19页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队伍功能的现状考察第19-24页
   ·高校辅导员队伍功能现状调查第19-20页
   ·调查结果与调查数据分析第20-24页
     ·辅导员队伍稳定性问题第20页
     ·辅导员队伍结构层次问题第20-21页
     ·辅导员队伍工作重心问题第21-22页
     ·辅导员队伍能力业绩问题第22-23页
     ·辅导员队伍职业认同感问题第23-24页
第四章 高校辅导员育德功能缺失的原因第24-28页
   ·辅导员角色认知存在偏差第24页
   ·辅导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第24-25页
   ·辅导员管理体制的多重性第25-26页
   ·落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第26页
   ·辅导员职业发展前景模糊第26-27页
   ·辅导员职业倦怠愈演愈烈第27-28页
第五章 高校辅导员育德功能发挥的对策思考第28-37页
   ·正确定位高校辅导员角色第28-29页
     ·高校应对辅导员角色进行明确定位第28页
     ·高校辅导员应该善于做“导师”第28-29页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具体内容第29页
   ·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第29-30页
     ·辅导员选拔“严进”是提升队伍素质的前提第29页
     ·领导重视是辅导员队伍素质提升的关键一环第29-30页
     ·加强继续教育是提升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第30页
   ·优化辅导员工作管理体制第30-31页
   ·创新辅导员育德工作方法第31-33页
     ·寓育德于管理之中,向学生渗透道德意识第31页
     ·寓育德于娱乐之中,举办学生社团活动第31-32页
     ·以道德实践活动为契机,提升学生道德水平第32页
     ·利用网络全新平台,开创网络育德新局面第32-33页
   ·科学赋予辅导员职业前景第33-34页
     ·高校需以政策保障为基础,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第33页
     ·高校需以素质提高为目的,建立一系列重实效的培训体系第33-34页
     ·构建高校辅导员资格认证机制,使辅导员岗位界定更加科学第34页
   ·有效克服辅导员职业倦怠第34-37页
     ·高校辅导员需坦然接受选择的职业,做好自我管理第35页
     ·高校辅导员需学会情绪管理,提高压力应对能力第35-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附录1 高校辅导员队伍功能现状考察问卷第39-41页
附录2 高校辅导员队伍功能现状考察问卷第41-43页
附录3 高校辅导员队伍功能现状考察问卷第43-45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组织支持感关系研究
下一篇:单亲家庭大学生人格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