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3页 |
一、选题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第7-10页 |
三、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方法 | 第10-12页 |
四、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法制变革的历史背景 | 第13-21页 |
一、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征 | 第13-15页 |
二、西法的东渐与传播 | 第15-16页 |
三、清末法制变革与中华法系的解体 | 第16-17页 |
四、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制实践 | 第17-18页 |
五、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时代特征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有宪法无宪政”:宪法的变革 | 第21-31页 |
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第21-23页 |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继续:《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 第23-26页 |
三、为复辟帝制铺路:《中华民国约法》 | 第26-28页 |
四、“贿选宪法”:《中华民国宪法》 | 第28-31页 |
第三章 法典化:民法现代化的主旋律 | 第31-39页 |
一、《大清民律草案》:中国民法法典化的开端 | 第31-33页 |
二、“现行律之民事有效部分”的援用:民法法典化形式倒退 | 第33-35页 |
三、《民国民律草案》:民法法典化的艰难继续 | 第35-36页 |
四、《中华民国民法》:民法法典化的完成 | 第36-39页 |
第四章 传承与超越:刑法的变革 | 第39-54页 |
一、清末刑法改制与民初法律继承 | 第39-44页 |
二、《刑法第一次修正案》:刑法现代化进程的顿挫 | 第44-47页 |
三、《刑法第二次修正案》:刑法现代化进程的新发展 | 第47-51页 |
四、民国刑事特别立法概述 | 第51-54页 |
第五章 由民商分立到民商合一:商法的变迁 | 第54-60页 |
一、清末商事立法:民商分立模式基础的确立 | 第54页 |
二、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商事立法:民商分立模式的继续 | 第54-58页 |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商事立法:民商合一模式的确立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程序正义的不懈追求:诉讼法的变革 | 第60-70页 |
一、民事诉讼法的建立和发展 | 第60-62页 |
二、刑事诉讼法的建立和发展 | 第62-65页 |
三、行政诉讼法的建立和发展 | 第65-70页 |
第七章 程序正义的实现:法院编制法的变革 | 第70-75页 |
一、前清《法院编制法》 | 第70-71页 |
二、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法院编制法概述 | 第71-73页 |
三、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法院设置 | 第73-75页 |
结语 | 第75-78页 |
参考资料 | 第78-83页 |
附录 | 第83-100页 |
后记 | 第100-101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01页 |